词语吧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蛊惑人心

蛊惑人心

蛊(gǔ古):传说把许多毒虫放在器皿里,使互相吞食,最后剩下不死的叫蛊。 蛊惑:毒害;迷惑。常指用不正当方法来鼓动和迷惑、毒害人们的思想情绪。 博尔辉(?-1651年),又作博尔惠,姓他塔喇,满洲正白旗人。曾从清太宗皇太极攻击明兵,屡立战功。顺治八年(1651年)八月,他因传说睿亲王多尔衮(gǔn滚)遗言而获罪,被逮捕关进监狱,罪名是博尔辉、罗什动摇国家大事,传播谣言迷惑人心,论罪判死刑,没收全部家产。

【出典】:

清史稿》卷246《博尔辉传》9647页:“执博尔辉等下狱,坐博尔辉、罗什动摇国事,蛊惑人心,论死,籍(登记没收)其家(家产)。”

【例句】:

阿英《晚清文学丛钞·岭南羽衣女士〈东欧女豪杰〉》3回:“只恨你现下身当教习,手里头拿着一个指导后生的大权,却胆敢把这个反天逆地、阻碍进化、蛊惑人心的邪说谬论,说将出来,你可是怕现在的民贼恃着强权欺负平民还不够,还要替他做个瘟疫虫不成?” 杨献珍《党校建设的鼓舞和指导者》:“通过检查总结党校工作,批判了那些蛊惑人心、荒诞无稽的口号。”


述宾 蛊,传说中的毒虫。比喻制造舆论或散布谣言来迷惑、欺骗和煽动群众。《清史稿·博尔辉传》:“执博尔辉等下狱,坐博尔辉、罗什动摇国事,~,论死,籍其家。”张贤亮《小说中国》:“我不是说改革开放后的某些现实不应批判,而是说对当前某些现实的批判再使用老掉牙的批判武器,不仅毫无建设性意义,并且混淆视听,~无过于此。”△贬义。用于描写蛊惑煽动举止。→妖言惑众 造谣惑众 乱人耳目 ↔谈言微中


【词语蛊惑人心】  成语:蛊惑人心汉语词典:蛊惑人心

猜你喜欢

  • 枕中秘

    同“枕中术”。陈三立《散原精舍》诗:“空文自有枕中秘,起死宁堪带下医?”【词语枕中秘】   汉语大词典:枕中秘

  • 丹桂

    源见“郤诜丹桂”。比喻秀拔的人才。《宋史.窦禹钧传》:“〔窦仪〕弟俨、侃、偁、僖皆相继登科。冯道与禹钧有旧,尝赠诗,有‘灵椿一株老,丹桂五枝芳’之句。”亦指科举功名。五代王定保《唐摭言.为第等后久方及

  • 斗酒双柑

    源见“双柑斗酒”。借指雅游宴乐。清魏源《村居杂兴十四首呈筠谷从兄》之十一:“斗酒双柑下,中有万古诗。”并列 一斗酒,两个柑。语本南朝宋·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》:“戴仲若,春日携双柑斗酒,人问何之?答曰:

  • 严陵路

    同“严滩路”。宋何梦桂《八声甘州.再用韵述怀》词:“严陵路,年年潮水,不上渔矶。”

  • 蔡邕专汉史

    《后汉书》卷六十下《蔡邕传》:“邕前在东观,与卢植、韩说等撰补《后汉记》,会遭事流离,不及得成,因上书自陈,奏其所著十意(唐.李贤注:“犹《前书》十志也”),分别首目,连置章左。”“其撰集汉事,未见录

  • 临深履冰

    《诗经.小雅.小曼》:“战战兢兢,如临深渊,如履薄冰。”临深渊,履薄冰,形势危险,极恐坠落,故须十分小心。后因用以形容小心翼翼,不敢稍有疏忽。元.施君美《幽闺记.绿林寄迹》:“我只得临深履薄,悚惧恐惶

  • 毛锥

    同“毛锥子”。宋陆游《醉中作行草数纸》诗:“驿书驰报儿单于,直用毛锥惊杀汝。”清蒋士铨《临川梦.隐奸》:“他能开神臂万钧弓,那识毛锥轻重?”【词语毛锥】   汉语大词典:毛锥

  • 齿杖赐

    《周礼.秋官.伊耆氏》:“伊耆氏掌国之大祭祀,共其杖咸。军旅授有爵者杖,共王之齿杖。”东汉.郑玄注:“王之所以赐老者之杖。郑司农(众)云:‘谓年七十,当以王命受杖者。今时亦命之为王杖。’”“齿杖”是拐

  • 渴日

    《三国志.魏王肃传》“〔董遇等〕亦历注经传,颇传于世”裴松之注引三国 魏鱼豢《魏略》:“苦渴无日。”渴,“竭”的古字。后以“渴日”谓时间不足。明杨慎《艺林伐山.渴日竞辰》:“魏董遇字季真,从学者苦渴日

  • 桥公之约

    源见“斗酒只鸡”。谓不忘旧情,追悼亡友。宋苏轼《谢贾朝奉启》:“过而下马,空瞻董相之陵;酹以只鸡,谁副桥公之约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