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虱处裈中

虱处裈中

晋书.阮籍传》:

“独不见群虱之处裈(裈,音kūn,裤子)中?逃乎深缝,匿乎坏絮,自以为吉宅也;行不敢离缝际,动不敢出裈裆,自以为得绳墨(指规矩法度)也。然炎丘火流,焦邑灭都,群虱处于裈中而不能出也。君子之处域内,何异夫虱之处裈中乎?”

阮籍是晋时“竹林七贤”之一,志气宏放,崇奉庄老,性体旷达,放荡不羁。后因以此语比喻世俗生活的拘窘局促。《佩文韵府》卷十三(上)“元”韵“虱处裈”下引李纯甫诗:“诸子绳钻纸,群雄虱处裈。”


主谓 裈,有裆的裤子。比喻世俗生活拘窘局促或见识狭隘短浅。语本晋·阮籍《大人先生传》:“且汝独不见夫虱之处于裈中乎! 逃乎深缝,匿乎坏絮,自以为吉宅也。行不敢离缝际,动不敢出裈裆,自以为得绳墨也。饥则啮人,自以为无穷食也。然炎丘火流,焦邑灭都,群虱死于裈中而不能出。汝君子之处寰区之内,亦何异夫虱之处裈中乎?”《女开科传》一:“终日如~,忙忙碌碌过了日子,却不被这些多情的花鸟笑杀了吗?”△用于描写人物方面。


【典源】《晋书·阮籍传》:“ (阮籍)遂归著《大人先生传》其略曰:‘世人所谓君子,惟法是修,惟礼是克。手执圭璧,足履绳墨。行欲为目前检,言欲为无穷则。少称乡党,长闻邻国。上欲图三公,下不失九州牧。独不见群虱之处裈(kun) 中,逃乎深缝,匿乎坏絮,自以为吉宅也。行不敢离缝际,动不敢出裈裆,自以为得绳墨也。然炎丘火流,焦邑灭都,群虱处于裈中而不能出也。君子之处域内,何异夫虱之处裈中乎?’”

【今译】 魏时阮籍登苏门山归来,写下《大人先生传》一文,大略讲: 世人所说的君子,认真躬行礼法,严格用礼制约束自己,手里拿着珪璧,走路也要循规蹈矩。他们的行动想成为当世的楷模,言语想成为后世的准则。小时为乡里所称美,长大了则闻名天下。企图求取功名,爬上高位。但难道没看见虱子呆在裤子里,钻进深缝,藏于败絮之中,自以为找到了好住处。一举一动也不敢离开裤缝裤裆,自以为隐藏得很得当。然而当酷热袭来,城邑都被烤焦,那些虱子却在裤子里出不来了。这些君子活在世上,与虱子处于裤中有什么两样呢?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人见识短浅,庸碌无为。

【典形】裈处、裈虱、虱处缝、虱处挥、虱裈世界、挥中虱。

【示例】

〔裈处〕 清·黄景仁《僧舍寒甚醉而作歌》:“此时方见好身手,安能裈处愁烦忉。”

〔裈虱〕 元·白朴《水调歌头》:“堪笑井蛙裈虱,不道人生能几,肝肺自相仇。”

〔虱处缝〕 宋·梅尧臣《送制置发运唐子方学士》:“大都守绳墨,曷异虱处缝。”

〔虱处裈〕 金·元好问 《李异山挽章》:“世法拘人虱处挥,忽惊龙跳九天门。”

〔虱裈世界〕 清·黄鷟来《春分感怀再和前韵》:“虱裈世界难探手,蜗角词坛漫斗名。”


【词语虱处裈中】  成语:虱处裈中汉语词典:虱处裈中

猜你喜欢

  • 京察

    明代考核文官的方法,也称为内计。考察对象为京朝官。洪武十四年(1381年)定京察法:五品以下听本衙门正官考验行能勤怠,五品以上及近侍、御史等则由皇帝裁决。十六年又改由吏部核考。弘治十七年(1504年)

  • 先斩后奏

    初称“先行后闻”。原专指封疆大吏先将要犯处死,再上报皇帝。后世也泛指处理事务,事先不请示,处理之后再报告上级。《后汉书·酷吏列传》序称,西汉王朝建立之初,由于承战国大乱之后,民多豪猾,有的甚至称雄郡邑

  • 富贵回乡

    指项羽认为富贵要回故乡,使家乡人都知道。后以此典比喻富贵回乡,夸耀故里;也用以指回本籍任官。有人劝说项羽道:“关中地区依恃山河,四面都是要塞,土地肥沃,可以建都称霸。”项羽一看秦朝宫室都已焚烧残破,又

  • 蝇止

    《诗.小雅.青蝇》:“营营青蝇,止于樊。”营营:往来飞声。樊:藩篱。青蝇停留之处,污白使黑,比喻佞人造作谗言巧于变乱善恶。

  • 博闻强识

    识:记忆。形容知识丰富,记忆力强。《礼记.曲礼上》:“博闻强识而让。”《三国志.魏书.文帝纪》:“文帝天资文藻,下笔成章,博闻强识,才艺兼该。”《魏书.常爽传》:“笃志好学,博闻强识,明习纬候,五经百

  • 言必信,行必果

    原为孔子指只顾小忠小信,而不顾大局的士人之语,后则作为称赞言行一致之意。孔子的弟子子贡问孔子,怎样做才能算得上士呢?孔子说,自己行为保持羞耻之心,出使外国,很好地完成君主的使命,可以叫作士了。子贡道,

  • 耳濡目及

    同“耳濡目染”。明吴承恩《开府介川毛公德政颂》:“凡此诸条,耳濡目及,默化阴孚,匪言可悉。”见“耳濡目染”。【词语耳濡目及】  成语:耳濡目及汉语大词典:耳濡目及

  • 一甘

    《晋书.王羲之传》:“率诸子,抱弱孙,游观其间,有一味之甘,割而分之。”后因以“一甘”指一味美食。清钱谦益《婺妇以酒炙饷韩兄古洲口占为侑》:“好事何人问子云,一甘逸少与谁分?”【词语一甘】   汉语大

  • 孤凤

    《论语.微子》:“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:‘凤兮凤兮!何得之衰?往者不可谏,来者犹可追。已而,已而!今之从政者殆而!’孔子下,欲与之言。趋而避之,不得与之言。”楚狂士接舆曾用凤歌讽谕孔子不要热衷于从政。

  • 夷惠

    伯夷和柳下惠。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处世态度。汉代扬雄《法言.渊骞》:“曰:‘是夷惠之徒与?’曰:‘不夷不惠,可否之间也。’”伯夷,非其君不事;柳下惠,三黜而不去。《孟子.万章》:“伯夷隘,柳下惠不恭。”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