虞卿著书
《史记.虞卿列传》:“虞卿既以魏齐之故,不重万户侯卿相之印,与魏齐间行,卒去赵,困于梁。魏齐已死,不得意,乃著书。……凡八篇。以刺讥国家得失,世传之曰《虞氏春秋》。”
战国时,虞卿因秦应侯求捕魏齐甚急,便弃相印,与魏齐一起投奔信陵君。信陵君疑而未决,魏齐自杀。故虞卿失去相位,乃居住魏国,穷愁著书,作成《虞氏春秋》。后用为咏不得其志之典。
唐.韩愈《李员外寄纸笔》诗:“莫怪殷勤谢,虞卿正著书。”
《史记.虞卿列传》:“虞卿既以魏齐之故,不重万户侯卿相之印,与魏齐间行,卒去赵,困于梁。魏齐已死,不得意,乃著书。……凡八篇。以刺讥国家得失,世传之曰《虞氏春秋》。”
战国时,虞卿因秦应侯求捕魏齐甚急,便弃相印,与魏齐一起投奔信陵君。信陵君疑而未决,魏齐自杀。故虞卿失去相位,乃居住魏国,穷愁著书,作成《虞氏春秋》。后用为咏不得其志之典。
唐.韩愈《李员外寄纸笔》诗:“莫怪殷勤谢,虞卿正著书。”
同“反裘负薪”。《晋书.张骏传》:“今详欲因人之饥,以要三倍,反裘伤皮,未足喻之。”连动 古人穿皮衣毛朝外,反穿则毛在里,皮必受损。比喻愚昧不知本末。《晋书·张轨传》:“今详欲因人之饥,以要三倍,~,
同“丙吉问牛”。五代李家明《咏卧牛》:“闲向斜阳嚼枯草,近来问喘为无人。”
《后汉书.儒林传.杨伦》:“杨伦,字仲理,陈留东昏人也……志乖於时,以不能人闲事,遂去职,不复应州郡命。讲授于大泽中,弟子至千余人。”后汉士人杨伦不愿居官随世俗同流合污,遂弃官退于大泽,以讲学为生。后
源见“金城汤池”。形容防守极其坚固。《太平天国故事歌谣选.黄鼎凤巧打汾水》:“当黄鼎凤闹革命时,财主们认为汾水固若金汤,都搬到那里去住。”见“金城汤池”。蔡东藩《两晋演义》47回:“哪知燕王皝已探悉虎
出师:出兵。有名:有正当理由。有正当理由进行征伐。也比喻有正当借口去干某事。语本《礼记.檀弓下》:“师必有名。”见“师出有名”。京剧《将相和》1场:“赵若献璧,乃惧怕我邦,不难臣服;若是不献,再去征讨
源见“西施”。指西施。唐鱼玄机《浣纱庙》诗:“吴越相谋计策多,浣纱神女已相和。”
源见“射石饮羽”。箭深入所射物体。形容箭法高超。唐崔元翰《奉和登玄武楼观射即事书怀赐孟涉应制》:“饮羽连百中,控弦逾六钧。”【词语饮羽】 汉语大词典:饮羽
源见“盐梅和鼎”。指宰辅重臣。《魏书.任城王澄传》:“臣诚才非台躬,智阙和鼎。”【词语和鼎】 汉语大词典:和鼎
同“红丝系足”。《儿女英雄传》十回:“〔安公子〕还不曾红丝暗系,先弄个白刃相加。”主谓 相传月下老人掌管人间姻缘,用红绳系夫妻之足。比喻暗中牵合婚姻。《儿女英雄传》10回:“(安公子)还不曾~,先弄得
原作杜渐防萌,指防范坏事要从微小处开始,以杜绝其蔓延滋长。丁鸿(?-94年),字孝公,颖川定陵(今河南郾城)人,父丁綝,从光武帝刘秀定天下,封定陵新安乡侯。鸿少从桓荣受欧阳尚书,章帝时,与诸儒论定五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