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荒台麋鹿

荒台麋鹿

麋(mí迷)鹿:角像鹿,尾像驴,蹄像牛,颈像骆驼,因称“四不像”。此典指伍被建议淮南王刘安不要谋反,免得战败亡诸侯国,姑苏台(今江苏苏州西南姑苏山上,原是吴王夫差的春霄宫)变成荒坵,长满荆棘,成为麋鹿嬉游之场所。后以此典比喻亡国之破败凄凉景象;感叹朝代兴衰。刘安(前179年——前122年),沛郡丰(今江苏丰县)人。汉高祖刘邦之孙。汉文帝时袭父封淮南王。汉景帝时,吴、楚七国反,他本欲加入叛乱,为大臣劝阻,乱平后未深究。汉武帝时,命他作《离骚传》,早受命,午写成,文才敏捷。他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,编成《内书》21篇,《外书》33篇,《中篇》8卷,后世称为《淮南鸿烈》,也称《淮南子》。后图谋叛乱,想夺帝位,淮南王坐在东宫,召唤伍被来议事,说道:“将军上殿。”伍被不痛快地说:“皇上曾经宽容和赦免您,您还怎么能够说这种亡国之话呢!我听说伍子胥规劝吴王,吴王不采用,便说:‘臣即将看见麋鹿在姑苏台上游玩了。’如今我也看见宫中将要生长荆棘、露水浸湿衣棠了。”此典又作“吴台草”、“露草沾衣”、“姑苏麋鹿”、“鹿登台榭”、“麋鹿姑苏”、“游鹿”、“麋鹿荒台”、“麋鹿台”、“吴台游鹿”、“鹿走姑苏”、“苏台鹿走”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118《淮南衡山列传》3085页:“王坐东宫,召伍被(楚人,中郎〔近侍官〕)与谋,曰:‘将军上。’被怅(chàng唱)然(因不如意感到不痛快)曰:‘上宽赦大王,王复安得此亡国之语乎!臣闻子胥(姓伍名员,字子胥,楚人。父伍奢为楚大夫,因直谏楚平王被杀,伍子胥逃入吴国,帮助阖闾刺杀吴王僚,夺取王位)谏吴王(夫差,阖闾之子,初在夫椒〔今江苏吴县西南太湖中〕打败越兵,又在艾陵〔今山东莱芜县东北〕大败齐兵。他不顾伍子胥劝谏,在黄池〔今河南封丘西南〕和诸侯会盟,与晋争霸,越兵乘虚攻入吴都。后来越再兴兵攻吴,夫差于公元前473年自杀),吴王不用,乃曰:“臣今见麋鹿游姑苏之台也。”今臣亦见宫中生荆棘,露沾衣也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骆宾王《宿山庄》:“露积吴台草,风入郢门揪。” 唐·朱敬则《陈后主论》:“嗟乎!龙盘虎踞之地,露草沾衣。” 唐·皮日休《馆娃宫怀古》:“姑苏麋鹿真闲事,须为当时一怆怀。” 宋·杨万里《云龙歌调陆务观》:“只今云散星亦散,也无鹿登台榭羊登坟。” 宋·辛弃疾《汉宫春·会稽蓬莱阁怀古》:“谁向若耶溪上,倩美人西去,麋鹿姑苏。” 宋·孙鼎《题汪水云诗卷》:“啼猿声堕楚江碧,游鹿梦迷吴苑深。” 元·陆挚《蟾宫曲·吴门怀古》:“倚夕阳麋鹿荒台,对平楚江空,老树苍崖。” 元·揭傒斯《奉和翰林张学士寄题平江重建姑苏台》:“麋鹿台空燕幕秋,使君亲为扫遗丘。” 元·张翥《多丽》:“馆娃归,吴台游鹿;铜仙去,汉苑飘萤。” 元·宫天挺《严子陵垂钓七里滩》:“昨日个虎踞在咸阳,今日早鹿走姑苏。” 清·王士禛《双剑行》:“太湖鱼炙事亦逆,苏台鹿走今谁怜。” 清·王摅《谒伍相国祠》:“回首荒台麋鹿地,属镂遗恨满姑苏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颜色憔悴,形容枯槁

    颜色:脸色。形容:形体容貌。 面黄肌瘦,憔悴不堪。语出《楚辞.渔父》:“屈原既放,游于江潭,行吟泽畔,颜色憔悴,形容枯搞。”元.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录》卷一〇:“兼同时四人出家,三人得道。惟(丘)处机虚

  • 三长二短

    见“三长两短”。卧龙生《玉剑香车》:“如果师父他老人家真有个~,唉! 那我真得抱恨终天了。”

  • 鹏背负天

    同“鹏背扶摇”。唐白居易《奉和裴令公三月上巳日游太原龙泉忆去岁禊洛见示之作》:“鹏背负天龟曳尾,云泥不可得同游。”

  • 灭此朝食

    常用于形容斗志坚决,但略含计划不周之意。公元前589年,齐国先后攻打鲁、卫。鲁、卫求救于晋。晋以大将郤克率领诸侯联军向东进攻并在鞌(今山东济南市)与齐国进行了一场激战。由于齐国连胜鲁、卫,齐国国君齐顷

  • 琴堂

    源见“鸣琴化治”。美称地方官署。唐韦应物《送唐明府赴溧水》诗:“到此安甿俗,琴堂又宴然。”元无名氏《刘弘嫁婢》三折:“恁时节乘肥马,衣轻裘,居馆阁,坐琴堂。”【词语琴堂】   汉语大词典:琴堂

  • 蓝桥姻缘

    源见“蓝桥”。喻指男女欢情的缘分。宋孙惟信《昼锦堂》词:“东风里,香步翠摇,蓝桥那日姻缘。”

  • 临事断

    《祀记.乐记》:“师乙曰:‘……明乎商之音者,临事而屡断。明乎齐之音者,见利而让。临事而屡断,勇也。’”春秋时乐宫师乙赞美处理事务果断者为勇。后遂用为称誉临事断之典。唐.杜甫《过郭代公故宅》:“壮公临

  • 远致石榴

    《文选》卷十六晋.潘安仁(岳)《闲居赋》:“石榴蒲陶之珍。”唐.李善注引晋.张华《博物志》:“张骞使大夏,得石榴。”晋.陆机《与弟云书》:“张骞为汉使外国十八年,得涂林安石榴也。”(据《太平御览》卷九

  • 小草

    源见“出山小草”。喻指平庸之人。多用作自谦之辞。明吴承恩《赏花钓鱼谢表》:“臣等小草,愧乎出山涸辙。”【词语小草】   汉语大词典:小草

  • 螟蛉子

    源见“螟蛉”。养子,过继儿子。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三三回目:“张员外义抚螟蛉子,包龙图智赚合同文。”清 杨懋建《京城杂录.辛壬癸甲录》:“桂喜,居松秀堂,杨宝林螟蛉子也。”亦比喻有承继关系的事物。《人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