荀勖音律
《晋书.荀勖传》:“荀勖字公曾,颍川颍阴人。既掌乐事,又修律吕,并行于世。”《晋书.乐上》:“(勖)又作新律笛十二枚,以调律吕,正雅乐。正会殿庭作之,自谓宫商和谐,然论者犹谓勖暗解。时阮咸妙达八音,论者谓之神解。咸常心讥勖新律声高,以为高近哀思,不合中和。每公会乐作,勖意咸谓之不调,以为异已,乃出咸为始平相。后有田父耕于野,得周时玉尺。勖以校己所治钟鼓金石丝竹,皆短校一米;于是伏咸之妙,复征咸归。”《世说新语.术解》事叙较简。
晋人荀勖善知音律,新制律笛十二枚,以正雅乐。阮咸听后,指出他定的音调偏高,带有悲伤色彩,不和于中和之质。荀勖认为阮咸故意挑剔,便借机把他调到外地去做官。后有一老农耕田时得到一把周代的玉尺。荀勖用它衡量自己的律笛时,发现比周律的标准稍短一些,这就表明他自己所制定的音调,果然如阮咸所指出的那样,都稍高于古乐。阮咸凭自己的直观听觉,竟能辨别出发声高低的微小差异,终使荀勖叹服。后因用为精通音律的典故。
唐.李瀚《蒙求》:“凿齿尺牍(《晋书.习凿齿传》:“每处机要,莅事有绩,善尺牍论议。”),荀勖音律。”
清.吴伟业《楚两生行》诗:“一丝萦曳珠盘转,半黍分明玉尺量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