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背水之阵

背水之阵

背水置阵,使士卒前临大敌,后退无路而拼死作战。汉韩信击赵,以此大败赵军。诸将以为背水阵不合兵法“右倍山陵,前左水泽”的说法,而竟能获胜,问韩信是什么原因。“信曰:‘此在兵法,顾诸君不察耳。兵法不曰:“陷之死地而后生,置之亡地而后存?……其势非置之死地,使人人自为战;今予之生地,皆走,宁常可得而用之予!”诸将皆服,曰:‘善!非臣所及也。’”出《史记.淮阴侯列传》。


偏正 背向水,面对敌人摆开阵势决一死战。《史记·淮阴侯传》:“信乃使万人先行出,背水阵,赵军望见而大笑,问信曰:‘兵法右倍山陵,前左水泽,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阵曰破赵会食,臣等不服,然竟以胜,此何术也?’信曰:‘此在兵法,愿诸兵不察耳,兵法曰陷之死地而后生,置之亡地而后存,且信非得素,拊循士大夫也,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,其势非置之死地,使人人自为战,今予之生地皆走,宁尚可得而用之乎?’诸将皆服曰:‘善,非臣所及也。’”△用于描写军事。也作“背水而战”、“背水结阵”、“背水为阵”、“背水一战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才无一斗

    源见“八斗才”。喻才能平庸一般。清蒲松龄《又与邹平张启》:“才调无能一斗,头颅犹是当年。”

  • 御水流红

    同“御沟题红”。明沈鲸《双珠记.因诗赐配》:“纩衣诗句通芳信,恰正与御水流红并论,此去巫阳云雨近。”

  • 伐木

    《诗.小雅.伐木》:“伐木丁丁,鸟鸣嘤嘤。出自幽谷,迁于乔木。嘤其鸣矣,求其友声。”《伐木》篇是咏欢宴亲友的乐歌。它描述了友人相处的欢乐,以神灵降福于友谊来祝颂友爱之珍贵。后遂用为咏美深情友谊之典。唐

  • 陈群戚容

    《世说新语.方正》:“魏文帝受禅,陈群有戚容。帝问曰:‘朕应天受命,卿何以不乐?’群曰:‘臣与华歆,服膺先朝,今虽欣圣化,犹义形于色。”三国时,曹丕受禅登基。群臣兴高彩烈,唯有陈群表现出忧戚之容色。文

  • 嘲宰予

    《论语.公冶长》:“宰予昼寝。子曰:‘朽木不可雕也,粪土之墙不可杇也;于予与何诛?’”孔子批评他的弟子宰予白天睡觉,说他不可教育。后遂用为昼寝之典。唐.李群玉《昼寝》诗:“筠桂晚萧疏,任人嘲宰予。”

  • 燃萁之敏

    源见“七步成诗”。喻文思敏捷。宋 宁参《白水县斋十咏》序:“曾无击钵之音,但愧燃萁之敏。”偏正 比喻文思敏捷,才华横溢。语本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:“(魏)文帝(曹丕)尝令东阿王(曹植)七步

  • 魏舒堂堂

    《晋书.魏舒传》:“魏舒字阳元。……任相国参军,封剧阳子。府朝碎务,未尝见是非;至于废兴大事,众人莫能断者,舒徐为筹之,多出众议之表。文帝深器重之。每朝会坐罢,目送之曰:‘魏舒堂堂,人之领袖也。’”魏

  • 漆室悲吟

    同“漆室忧葵”。清陈书《闻特舟以酒食至》诗:“柴门却扫非天意,漆室悲吟少报章。”

  • 书不尽言

    《易.系辞上》:“子曰:‘书不尽言,言不尽意。’”谓文辞难充分达意。后多用作书信结尾的用语。《三国演义》二六回:“公视之,乃刘玄德书也。其略云:‘……书不尽言,死待来命。’”主谓 原指文辞不能表达完意

  • 望梅止渴

    《世说新语.假谲》:“魏武(魏武帝曹操)行役,失汲道,军皆渴。乃令曰;‘前有大梅林,饶子,甘酸可以解渴。’士卒闻之,口皆出水,乘此得及前源。”三国时,曹操率领部队行军,有一次一时没有找到水源,军兵干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