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笔参造化

笔参造化

唐.李白《与韩荆州书》:颂扬韩荆州“君侯制作侔神明,德行动天地,笔参造化,学究天人。”极言其思想深刻而文笔精妙。君侯:韩朝宗,任荆州刺史。侔(音móu):相等。究:深入探索。天人:指自然与社会的精微。后以此赞扬人的文笔精妙。亦作“笔补造化”。

唐.李贺《高轩过》诗:“殿前作赋声摩空,笔补造化天无功。”


主谓 文笔高妙说理精透,有造化天地之功。唐·李白《与韩荆州书》:“君侯制作侔神明,德行动天地,~,学究天人。幸愿开张心颜,不以长揖见拒,必若接之以高宴,纵之以清谈。”△褒义。多用于文笔好方面。


【词语笔参造化】  成语:笔参造化汉语词典:笔参造化

猜你喜欢

  • 花朝月夕

    形容良辰美景。出自唐罗威的事迹。亦作“月夕花朝”。罗威,又作罗绍威,字端已,魏州贵乡(今河北大名北)人。其父即唐末魏博节度使罗弘信。唐昭宗光化元年(898年),罗弘信去世,罗威便袭父位。天祐二年(90

  • 咸池之乐

    《庄子.天运》:“北门成问于黄帝曰:‘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。’”咸池,古乐名。《周礼.春官.大司乐》:“舞咸池以祭地示。”相传为尧乐,《礼.乐记》“咸池,备矣。”《疏》说是黄帝之乐,尧增修沿用。后以

  • 一得之愚

    源见“千虑一失”。一点肤浅的见解。常用作谦词。宋岳珂《桯史.吴畏斋谢贽启》:“喜拜重来之命,试伸一得之愚。”鲁迅《集外集拾遗.〈越铎〉出世辞》:“吾侪庶士,坐观其成,傥不尽一得之愚,殆自放于国民之外。

  • 龙文鞭影

    宋.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卷二七:“阿难问佛云:‘外道以何所证,而言得入?’佛曰:‘如世间良马,见鞭影而行。’”此意原指,世间良善,因受某种利欲的驱使,如良马见鞭影而行,而堕入外道。后因泛指以督促而造就

  • 目不识丁

    同“不识一丁”。清昭梿《啸亭杂录.苏昌》:“其子富纲为滇督几二十年……目不识丁,凡有文稿,皆倩吏胥讲释,合省传为笑柄。”主谓 丁,泛指简单的字。形容一个字也不识。语本《旧唐书·张弘靖传》:“今天下无事

  • 石席

    源见“匪石之心”。比喻意志坚定正直。南朝 宋鲍照《绍古辞》之二:“石席我不爽,德音君勿欺。”唐骆宾王《初秋于窦六郎宅宴》诗序:“物我双致,匪石席以言兰;心口两齐,混污隆而酌桂。”【词语石席】   汉语

  • 具位

    源见“具瞻”。谓具瞻之位,指三公宰相。南朝 梁任昉《宣德皇后令》:“宣德皇后敬问具位。”【词语具位】   汉语大词典:具位

  • 狗彘之不若

    犹言猪狗不如。 形容人的品格低下。语出《荀子.荣辱》:“则是人也,而曾狗彘之不若也。”元.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录》卷二七:“(李)哥怀利刃,闭卧内,骂之曰:‘汝职在牧民,而狗彘之不若,可急去,不且血污吾

  • 随乡入乡

    亦作“入乡随乡”。原意为到什么地方就遵从那个地方的风俗。也比喻能适应环境,随遇而安。宋代范成大《秋雨快晴静胜堂席上》诗:“天涯节物遮愁眼,且复随乡便入乡。”见“随乡入俗”。《红楼梦》41回:“俗话说,

  • 同“阮咸”。《宋史.乐志一》:“先以钟磬按律准,次令登歌,钟、磬、埙、箎、琴、阮、笙、箫各二色合奏。”【词语阮】   汉语大词典: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