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知难而退

知难而退

本谓作战时要见机而动,不硬去做做不到的事情。后常指见困难退缩不前。公元前636年,晋公子重耳在外流亡十九年后归国为君,是为晋文公。为了取威定霸,公元前632年以救宋为名,联合诸侯与楚国军队进行了著名的城濮之战。在双方部署战争时,楚成王发现战争形势于己不利,下令各路军队撤兵回国。他派遣使者告诉楚军统帅成得臣说:“晋侯在外流亡十九年而终于回国为君,经历了数不清的艰难困苦,对民情真伪都了解。天意让他回国,怎么能违背呢?《军志》上说,适可而止。又说,知难而退。又说,正义的事不可抵挡。这几句话,现在说的就是晋国。”成得臣不听楚王命令,仍然进军,结果导致城濮之败。

【出典】:

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楚子入居于申,使申叔去谷,使子玉去宋,曰:‘无从晋师。晋侯在外十九年矣,而果得晋国。险阻艰难,备尝之矣;民之情伪,尽知之矣。天假之年,而除其害。天之所置,其可废乎?《军志》曰,允当则归。又曰,知难而退。又曰,有德不可敌。此三志者,晋之谓矣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见可而进,知难而退,军之善政也。兼弱攻昧,武之善经也。” 《吴子·料敌》:“凡此不如敌人,避之勿疑,所谓见可而进,知难而退也。”


连动 ①作战或做事要见机行事,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则应退却。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见可而进,~,军之善政也。”②怕困难而退缩不前。高阳《粉墨春秋》:“这是他故意出个难题,好让川本~。”△多用于因困难而退却方面。→畏缩不前 ↔知难而进


【词语知难而退】  成语:知难而退汉语词典:知难而退

猜你喜欢

  • 沈郎钱

    《晋书.食货志》载,东晋王朝初行用三国吴时的旧钱,轻重杂行,大者谓之比轮,中者谓之四文。后来“吴兴沈充又铸小钱,谓之沈郎钱。”其钱文曰五铢,面有外郭,通体轻小,因以喻榆荚(榆钱)。唐.姚合《姚少监集》

  • 筑中置铅

    筑(zhú竹):古击弦乐器。此典指高渐离把铅块暗藏在筑弦乐器中,利用进见时机,击打秦始皇。比喻抗击强暴的壮烈行为。高渐离,战国末年燕国(都蓟,今北京城西南)人。擅长敲击筑弦乐器。燕太子丹派荆轲谋刺秦王

  • 捉襟肘见

    同“捉衿见肘”。《歧路灯》七七回:“只为一向窘迫,捉襟肘见,便东涂西抹不来,所以诸事胆怯。”见“捉衿见肘”。【词语捉襟肘见】  成语:捉襟肘见汉语大词典:捉襟肘见

  • 隐不违亲

    谓虽隐居山林也不放弃奉养父母的职责。《后汉书.郭太传》:“或问汝南范滂曰:‘郭林宗何如人?’滂曰:‘隐不违亲,贞不绝俗,天子不得臣,诸侯不得友,吾不知其它。’”

  • 相如驷马归

    源见“题桥柱”。谓荣显归来。唐戴叔伦《吊畅当》诗:“徒闻子敬遗琴在,不见相如驷马归。”按,此诗用以哀悼亡友。

  • 伯道嗣艰

    同“伯道之忧”。明阮大铖《燕子笺.妆女》:“尝怜你伯道嗣艰,谁知道弱女颠连。”【词语伯道嗣艰】   汉语大词典:伯道嗣艰

  • 韦弦佩

    源见“韦弦”。谓谦虚谨慎,接受规劝。唐杜牧《送杜?赴润州幕》诗:“还须整理韦弦佩,莫独矜夸玳瑁簪。”

  • 吹笙缑山

    同“吹笙缑岭”。宋苏轼《南歌子.黄州腊八日》词:“吹笙只合在缑山,同驾彩鸾归去趁新年。”

  • 阎罗包老

    包拯由于刚正无私,得到的美称。阎罗,传说是主管地狱的神,即“阎罗王”、“阎王”。旧时比喻刚直、不畏权势的官吏。包拯(999-1062年),字希仁,庐州合肥(今安徽合肥)人。仁宗时进士。登上仕途后,累迁

  • 天龙

    参见:天龙八部【词语天龙】   汉语大词典:天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