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矛盾

矛盾

源见“自相矛盾”。比喻言语或行为相互抵触,互不相容。唐刘知幾《史通.浮词》:“今之记事也则不然,或隔卷异篇,遽相矛盾;或连行接句,顿成乖角。”


“矛”,是古代的一种主要的兵器,首为铜或铁制的尖刺刀,安以木质长柄。“盾”,是抵挡刀、箭等的盾牌,是一种金属制成的武器。战士往往一手持盾,一手持矛或刀上战场。

古时,楚国有个人在集市上卖矛和盾。他夸耀自己的 “矛”说:“无论怎样坚硬的东西,它都可以戳穿! ”他又夸耀自己的 “盾”说:“无论怎样锐利的兵器,都不能将它戳穿! ”此时,围观者中有一人问道: “用你这矛去戳你那盾,是能戳穿还是不能戳穿呢?”卖者被问得哑口无言,无话可答。后人便用 “矛盾”来表示言语行为互相抵触、互不相容的意思。

这个故事见于 《韩非子·难一》。


【词语矛盾】   汉语词典:矛盾

猜你喜欢

  • 十三楼

    宋周淙《乾道临安志.楼》:“十三间楼去钱塘门二里许,苏轼治杭日,多治事于此。”本为宋代杭州名胜,宋苏轼《南歌子.游赏》词有“游人都上十三楼,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”之句,后泛指供游乐的名楼。清曹寅《诸敏庵

  • 前因后果

    《南齐书.高逸传论》:“今树以前因,报以后果,业行交酬,连璅相袭。”此本佛教用语,谓因果报应。后以“前因后果”泛指起因与结果,谓事情的全过程。《儿女英雄传》缘起首回:“这班儿发落他阎浮人世去,须得先叫

  • 霞鹜

    源见“水天一色”。形容江上晚景。元洪希文《陪东泉郡公作霖料院雨登楫江水亭》诗:“瓦栋龟鱼知客至,水天霞鹜背人飞。”【词语霞鹜】   汉语大词典:霞鹜

  • 尘露

    灰尘和露水,喻轻微。三国魏曹植《求自试表》:“冀以尘露之微,补益山海;萤烛末光,增辉日月。”意为象灰尘附于泰山,露水滴入沧海一样,尽一点极为微小的力量。【词语尘露】   汉语大词典:尘露

  • 九逝魂

    《楚辞.九章.抽思》:“唯郢路之辽远兮,魂一夕而九逝。”东汉.王逸注:“精魂夜归,几满十也。”战国屈原在《九章.抽思》中描写梦魂眷恋郢都,一夜之间曾九次前去探视。后因用作咏思乡之典。唐.陈子昂《宿空舲

  • 污种

    《史记.田敬仲完世家》载,齐湣王被杀,其子法章改变名姓,为莒国太史敫家仆,敫女与之私通。其后莒人立法章为齐王,敫女为王后,太史敫曰:“女不取媒因自嫁,非吾种也,污吾世。”与君王后终身不相见。战国时,齐

  • 闭门扫轨

    谓过隐居生活。《后汉书·杜密传》: “同郡刘胜,亦自蜀郡先归乡里,闭门扫轨,无所干及。” 参见:○闭门却扫偏正 轨,车轮痕迹。关门谢绝宾客,不坐车与人来往。《后汉书·党锢传·杜密》:“同郡刘胜,亦自蜀

  • 研桑

    《文选.班固〈答宾戏〉》:“和 鹊发精于针石,研 桑心计于无垠。”李善注:“《史记》曰:‘越王句践困于会稽之上,乃用范蠡计然。’韦昭曰:‘研,范蠡之师计然之名也。’《汉书》曰:‘桑弘羊雒阳贾人子,以心

  • 盗憎主人

    《左传.成公十五年》:“初,伯宗(晋大夫孙伯纠之子,被郤锜、郤犨、郤至谮害杀死)每朝,其妻必诫之曰:‘盗憎主人,民恶其上,子好直言,必及于难。’”春秋时,晋厉公大夫郤至,在晋楚鄢陵之役中立下显赫战功,

  • 习坎之防

    源见“习坎”。指军事上在险要之地设防。《晋书.殷仲堪传》:“是以李势初平,割此三郡配隶益州,将欲重复上流为习坎之防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