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相顾失色

相顾失色

因惊恐而面色苍白地互相看着。出自五代人段希尧的事迹。段希尧(878-956年),河内(今河南沁阳)人。后唐天成年间(926-930年)为卫州录事参军,后改任洺州纠曹。石敬瑭镇太原,又被辟为从事。后石敬瑭自谋称帝,建晋国,段希尧曾坚决反对。为此,长期不得升迁。天福年间(936-944年)受命出使吴越。乘船渡海时,突然风浪大起,水手、仆从全都相顾失色,希尧却对两旁人说:“我平生所作所为光明正大,上天有眼,难道会不保佑吗!你们只须把希望寄托到我身上,必定平安无事。”言罢而风止,乃得顺利渡海。

【出典】:

旧五代史》卷128《周书十九·段希尧传》1691页:“天福中,稍迁右谏议大夫,寻命使于吴越。及乘舟汛海,风涛暴起,楫(jí集)师仆从皆相顾失色,希尧谓左右曰:‘吾平生履行,不欺暗室,昭昭天鉴,岂无祐乎!汝等但以吾为托,必当无患。’言讫而风止,乃获利涉。”

【例句】:

宋·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卷113:“五人相顾失色,悔饮其酒。”


偏正 彼此相看,脸上变色。形容惊骇、恐慌的情状。唐·司空图《唐宣州王公行状》:“江南雅自怯,独幸北军以为援,及闻涓败,~。”张鼎承等《闽西三年游击战争》:“后一种支部的领导成分多系中农,对1935年的惊涛骇浪,他们是~。”△多用于描写情状。也作“相视失色。”


【词语相顾失色】  成语:相顾失色汉语词典:相顾失色

猜你喜欢

  • 延津之合

    同“延津剑合”。清余怀《板桥杂记.轶事》:“扫眉才子,慧业文人,时节因缘,不得不为‘延津之合’矣。”见“延津剑合”。清·余怀《板桥杂记·轶事》:“扫眉才子,慧业文人,时节因缘,不得不为~矣。”【词语延

  • 下马具檄

    源见“倚马才”。形容文思敏捷,为文一挥而就。宋张孝祥《诸公分韵蹑冒顿之区落》:“横槊能赋诗,下马具檄草。”

  • 品尝

    《周礼.天官.膳夫》:“膳夫授祭,品尝食,王乃食。”本指帝王进膳之前命人遍尝食物。后引申为辨别品评。元代马臻《西湖》诗:“进余薇露与流香,散落人间任品尝。”【词语品尝】   汉语大词典:品尝

  • 关柝

    《孟子.万章下》:“抱关击柝。”赵岐注:“抱关击柝,监门之职也。柝,门关之木也;击,椎之也。或曰:柝,行夜所击木也。”后以“关柝”指守门打更。《隋书.炀帝纪下》:“关柝以之不静,生人为之废业。”明何景

  • 足垢

    《南史.阴子春传》:“阴子春字幼文,武威姑臧人也。……子春虽无他才行,临人以廉洁称。闺门混杂,而身服垢污,脚数年一洗,言每洗则失财败事。云在梁州,以洗足致梁州败。”南朝梁.阴子春官至梁州及秦州刺史,虽

  • 咸若

    《书.皋陶谟》:“皋陶曰:‘都!在知人,在安民。’禹曰:‘吁!咸若时,惟帝其难之。’”后因以“咸若”颂帝王的教化,谓万物皆能顺其性,应其时,得其宜。唐李邕《春赋》:“律何谷而不暄,光何容而不灼。植也知

  • 鸦涂

    同“涂鸦”。清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.如是我闻二》:“借笔鸦涂,暂磨鸜眼。”【词语鸦涂】   汉语大词典:鸦涂

  • 返初服

    《楚辞.离骚》:“进不入以离尤兮,退将复修吾初服。”后因以“返初服”谓辞官归隐。南朝 齐刘绘《入琵琶峡望积布矶》诗:“誓将返初服,岁暮请为邻。”唐李白《朝下过卢郎中叙旧游》诗:“何由返初服,田野醉芳樽

  • 万绪千头

    形容事物繁杂纷乱,头绪很多。明 贾仲名《升仙梦》第四折:“桃腮点嫩朱,柳眉愁未足,万绪千头,一点情舒。”郭沫若《牧羊哀话》:“但这万绪千头,我不知道该从何处说起呢!”参见“千头万绪”。见“千端万绪”。

  • 版筑饭牛

    《史记.平津侯主父列传》:“卜式试于刍牧,弘羊擢于贾竖,卫青奋于奴仆,日磾出于降虏,斯亦曩时版筑饭牛之朋矣。”版筑:造土墙。饭牛:喂牛。相传商代贤者傅说造土墙被用为相,春秋时贤者宁戚喂牛被拜为上卿。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