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白面书生

白面书生

指年轻识浅,只会读书本而无实际经验的文弱书生。有时也泛指面容清秀的读书人。沈庆之(386-465年)南朝宋吴兴武康(今浙江德清)人,字弘先,少时勇闻乡里,文帝、孝武帝时,多次镇压汉沔群蛮,削平统治集团内部的叛乱,官至太尉,封始兴郡公,后为前废帝所杀。元嘉二十七年(450年),文帝刘义隆欲北向伐魏,沈庆之上书劝阻,不听,沈庆之再三固陈不可。当时丹阳尹徐湛之,吏部尚书江湛都在场,文帝便让他们反驳他。沈庆之说:“治国就像理家,农耕之事应当问农奴,纺织之事应当请教女婢。陛下如今打算讨伐别国,却和这些白面书生商量,怎么能成功呢。”

【出典】:

宋书》卷77《沈庆之传》1998、1999页:“其年,太祖将北讨,……庆之又固陈不可。丹阳尹徐湛之、吏部尚书江湛并在坐,上使湛之等难庆之,庆之曰:‘治国譬如治家,耕当问奴,织当访婢。陛下今欲伐国,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,事何由济。’上大笑。”

【例句】:

明·徐复祚《投梭记·忠告》:“却是白面书生,恐其不谙韬略不谙兵。” 明·汤显祖《牡丹亭》第二十二出:“雪儿呵,偏则把白面书生奚落。”


偏正 原指年轻体弱的读书人。比喻缺乏经验或不懂事理的少年书生。唐晓玲《单教楼里的皮尔·卡丹们》:“还是当你的~郎吧。”△贬义。用于讥讽人。→白面儒冠 白面儒生 白面书郎↔赳赳武夫 一介武夫


【词语白面书生】  成语:白面书生汉语词典:白面书生

猜你喜欢

  • 陈农

    《汉书.艺文志》:“至成帝时,以书颇散亡,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。”后因以“陈农”指代搜求古旧遗书的人。唐司空曙《送李嘉祐正字括图书兼往扬州觐省》诗:“儒官比刘向,使者得陈农。”【词语陈农】   汉语

  • 轮焉奂焉

    同“美轮美奂”。清 王紫诠《去学校积弊以兴人材论》:“崇台广榭,万户千力,轮焉奂焉,莫不备极工巧。”并列 形容高大而众多。语本《礼记·檀弓下》:“晋献文子成室,晋大夫发焉。张老曰:‘美哉轮焉! 美哉奂

  • 频移革带

    源见“沈约瘦”。形容身体日益消瘦。清蒲松龄《为毕振叔和韩履生启》:“若小儿贫如南阮,聊晒犊裩;瘦似清郎,频移革带。”

  • 穷则变,变则通,通则久

    穷:穷尽。 事物到了尽头就要发生变化;变化了,就能畅通;畅通了,就能长久。语出《易.系辞下》:“《易》穷则变,变则通,通则久。”宋.李攸《宋朝事实》卷六:“元符三年诏曰:‘穷则变,变则通,通则久。故

  • 一龙

    源见“三人一龙”。喻友善如一体。清顾炎武《孙徵君以孟冬葬于夏峰时侨居太原不获执绋》诗:“淄 渑竟谁知,管 华称一龙。”【词语一龙】   汉语大词典:一龙

  • 看山拄笏

    同“拄笏看山”。清宋翔凤《沁园春.途次寄孝逸》词之二:“镇吏闲人散,看山拄笏。也同秋士,寂寞江滨。”

  • 两鹤

    宋.沈括《梦溪笔谈.人事》:“林逋隐居杭州孤山,常畜两鹤,纵之则飞入云霄,盘旋久之,复入笼中。”相传北宋隐士林逋居住在杭州孤山,养着两只鹤,放出去在天空飞翔很久之后,再飞回来进笼。林逋经常泛舟游西湖各

  • 狐貉一丘

    源见“一丘之貉”。谓彼此相同,没有区别。清王士禛《碧云寺》诗:“狐貉同一丘,无事劳沾巾。”

  • 惜指失掌

    爱惜手指,却失去手掌。比喻因小失大或得不偿失。阮佃夫,会稽诸暨(今浙江诸暨县)人。宋明帝刘彧心腹,掌朝政大权,他的奴仆都授与官职。所食珍馐美味,不在晋朝石崇、王恺之下。后废帝刘昱时更是恩宠有加,阮佃夫

  • 说返屠羊

    《庄子.让王》:“楚昭王谓司马子綦曰:‘屠羊说居处卑贱而陈义甚高,子其为我延之以三旌(三旌,即三圭,谓诸侯五等之公、侯、伯,犹三公之位,以车服各有旌别得称。)之位。’屠羊说曰:‘夫三旌之位,吾知其贵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