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生子当如孙仲谋

生子当如孙仲谋

三国志.吴书.吴主孙权传》裴松之注引《吴历》:“曹公出濡须(水名,在安徽巢县,源出巢湖,至无为县东入长江。此指出濡须口。下文须口,即濡须口),作油船,夜渡洲上。权以水军围取,得三千余人,其没溺者亦数千人。权数挑战,公坚守不出。权乃自来,乘轻船,从濡须口入公军。诸将皆以为是挑战者,欲击之。公曰:‘此必孙权欲身见吾军部伍也。’敕军中皆精严,弓弩不得妄发。权行五六里,回还作鼓吹。公见舟船器仗军伍整肃,喟然叹曰:‘生子当如孙仲谋,刘景升(刘表字景升)儿子若豚犬耳!’……”《艺文类聚》卷十三引《吴历》“豚”作“㹠”,同豚。

“生子当如孙仲谋”是曹操在濡须口见孙权英武异常而发出的赞语。后常以“生子当如孙仲谋”比喻希望晚辈英贤。宋辛弃疾《南乡子.登京口北固亭有怀》词:“年少万兜鍪,坐断东南战未休。天下英雄谁敌手?曹刘。生子当如孙仲谋。”


其他 指应该把儿子教育成像孙权那样有才干的人。原为曹操称赞孙权的话。宋·辛弃疾《南乡子·登京口北固亭有怀》:“天下英雄谁敌手? 曹刘。~。”△用于教育类或交际类,可理解为“你活着就当如孙仲谋那样”。


【典源】 《三国志·吴书·吴主传》裴松之注引《吴历》:“曹公 (操) 出濡须,夜渡洲上。(孙) 权以水军围取,得三千余人,其没溺者亦数千人。权数挑战,公坚守不出。权乃自来,乘轻船,从濡须口入公军。诸将皆以为是挑战者,欲击之。公曰:‘此必孙权欲身见吾军部伍也。’敕军中皆精严,弓弩不得妄发。权行五六里,回还作鼓吹。公见舟船器仗军伍整肃,喟然叹曰:‘生子当如孙仲谋,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!’”

【今译】 汉末建安十八年,孙权 (字仲谋)与曹操在濡须交战,孙权派水军包围了曹军,几次挑战,曹操都坚守不出。于是孙权就亲自乘轻船接近曹军。曹操部将认为是来挑战的,准备出击迎战,而曹操说:“这一定是孙权想亲自察看我军的部署。”他命令曹兵严阵以待,不得随便射箭。孙权乘船行五六里后擂鼓奏乐。曹操见其舟船有序,武器精良,军容严整,不禁赞叹道:“生儿就该生个像孙权那样出色的,像刘表 (字景升) 的儿子那样,简直就如同猪狗!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称生儿有才能; 以“豚犬”称生儿不才。

【典形】 生子当如孙仲谋、生子似仲谋、豚儿、豚犬、有儿皆景升、何须似仲谋、豚犬漫多、诸郎豚犬。

【示例】

〔生子当如孙仲谋〕 宋·辛弃疾《南乡子·登京口北固亭》:“天下英雄谁敌手? 曹刘,生子当如孙仲谋。”

〔生子似仲谋〕 宋·陆游《黄州》:“君看赤壁终陈迹,生子何须似仲谋。”

〔豚儿〕 明·杨慎《木兰花慢·春日闲居寄简西峃》:“想绿珠、碧玉事堪惊。笑弄豚儿犬子,饱餐燕麦鱼羹。”

〔豚犬〕 明·高启 《子祖授生》:“人间豚犬应谁子,天上麒麟岂我儿。”

〔有儿皆景升〕 清·王摅《吟社言怀》:“有儿皆景升, 㹠犬安足取。”


【词语生子当如孙仲谋】  成语:生子当如孙仲谋汉语词典:生子当如孙仲谋

猜你喜欢

  • 春秋笔法

    《史记.孔子世家》:“孔子在位听讼,文辞有可与人共者,弗独有也。至于为《春秋》,笔则笔,削则削,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。”春秋:春秋时代鲁国的一部编年史,相传为孔子所著,常寓褒贬于一字一语之中。后以“春秋

  • 绨袍怜

    同“绨袍惠”。清查慎行《敝裘》诗之一:“布褐不妨为替代,绨袍何取受哀怜?”柳亚子《自题辽东夜猎图》诗:“题诗却念旧王孙,绨袍怜我交情负。”

  • 生杀予夺

    《周礼.春官.内史》:“内史掌王之八枋之法,以诏王治。一曰爵……五曰杀,六曰生,七曰予,八曰夺。”后因以“生杀予夺”指有权势的人所掌握的能任意处置人民生命财产的权力。唐杜牧《上宣州崔大夫书》:“今藩镇

  • 康了

    宋.范正敏《遯斋闲览.谐噱.应举忌落字》:“柳冕秀才性多忌讳,应举时,同辈与之语,有犯落字者,则忿然见于词色。仆夫误犯,辄加杖楚。常语“安乐”为“安康”。忽闻榜出,亟遣仆视之。须臾,仆还,冕即迎问曰:

  • 天上两星

    同“天上使星”。明李东阳《题许给事天锡驻节宁亲图》诗:“天上两星当夜动,人间寸草尽春晖。”

  • 秦嘉镜

    源见“秦嘉书”。表现夫妻深情。唐刘禹锡《泰娘歌》:“秦嘉镜有前时结,韩寿香销故箧衣。”

  • 桑荫未移

    《战国策.赵策四》:“昔者尧见舜于草茅之中,席陇亩而荫庇桑,荫移而授天下传。”后遂谓人之意气相投,相知无须时日长久。亦指时间短暂。《三国志.魏文帝纪》“以肃承天命”裴松之注引《献帝传》:“舜受大麓,桑

  • 嫠妇之忧

    源见“嫠不恤纬”。称百姓忧国。唐吴融《风雨吟》:“虽然小或可谋大,嫠妇之忧史尚存。”

  • 伍子胥吹箫

    同“吴市吹箫”。清洪昇《长生殿.弹词》:“那里是高渐离击筑悲歌,倒做了伍子胥吹箫也那乞丐。”

  • 应接不暇

    南朝宋.刘义庆《世说新语.言语》:“从山阴(旧县名,秦置,因在会稽山之阴得名。治所在今浙江绍兴市)道上行,山川自相映发,使人应接不暇。”原指沿路风景幽美,看不过来。后因以“应接不暇”用为人事纷繁,忙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