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庸:孔子的最高道德标准。中,折中。庸,平常。孔子宣扬中庸之道,就是要人们办事调和折中,不偏不倚。至:极。 中庸作为一种道德,该是最高的了。语出《论语.雍也》:“子曰:‘中庸之为德也,其至矣乎!民鲜
源见“完璧归赵”。比喻十分珍贵之物。元王逢《秋感六首》之三:“连城不换相如璧,百结何妨子夏衣。”
同“戏彩娱亲”。宋 翁溪园《水调歌头.寿常州刘守》词:“寿仙堂下,应伴凫舄戏莱斑。”
源见“挂冠”。谓辞官。宋楼钥《访留昭文于范村山间不得见》诗:“可叹山中真宰相,未容神武挂衣冠。”
源见“魏车委照”。喻珍贵之物。清 黄鷟来《陈青庭以萤火诗远寄索和次韵十二首》之一:“照乘光多终见赏,连城价在莫轻投。”
《左传.哀公十一年》:“鸟则择木,木岂能择鸟?”后因以“良禽择木”比喻贤士择主而事。元张宪《行路难》诗:“马援不受井蛙囚,范增已被重瞳误。良禽择木乃下栖,不用漂流叹迟暮。”主谓 鸟儿选择树木栖息。比喻
《楚辞.渔父》:“屈原既放(流放),游于江(指沅江)潭(深水坑,常德沅水旁有九潭),行吟泽畔,颜色憔悴,形容枯槁。渔父见而问之曰:‘子非三闾大夫与!何故至于斯(斯,这里,指江边潭畔)?’屈原曰:‘举世
《文选》卷二七曹植《箜篌引》:“惊风飘白日,光景驰西流。盛时不可再,百年忽我遒(终,尽)。生在华屋处,零落归山丘。”此是慨叹人生短暂,富贵无常。后也可用为兴亡盛衰之叹。清.梁绍壬《两般秋雨庵随笔》一:
同“玉树泥埋”。北周庾信《思旧铭》:“纪侯大去,怀王不返。玉树长埋,风流遂远。”
《汉书.王章传》:“章以选为京兆尹。时帝舅大将军王凤辅政。章虽为凤所举,非凤专权,不亲附凤。会日有蚀之,章奏封事,召见,言凤不可任用,宜更选忠贤。上初纳受章言,后不忍退凤。章由是见疑,遂为凤所陷,罪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