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献可替否

献可替否

指臣下对国君劝善规过或议兴议革。公元前522年,齐景公有一次外出打猎归来。晏子在遄(chuán)台随侍,齐大夫梁丘据驱车赶到。齐侯说,只有梁丘据与我和协。晏子答道,据和您不过相同而已,谈不上和协。齐景公问,和协和相同还有所不同吗?晏子道,不同。和协好象做羹汤,用水、火、醋、酱、盐、梅来烹调鱼和肉,用柴禾烧煮,厨工加以调和,使口味适合。味道太淡就增加调料,太浓就加水冲淡。君臣之间也是如此。国君认为可以而其中有不合理的,臣下指出来而使其更加合理;国君认为不合理而其中有合理的部分,臣下指出来而保留其中合理成分。因此政事平和而不违背礼仪!百姓没有争夺之心。现在梁丘据不是如此,您认为合理,他就说合理;您认为不合理,他也认为不合理。如同用清水去调剂清水,谁还吃它呢?好象琴瑟总弹一个调门,谁还听它呢?

【出典】:

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:“齐侯至自田,晏子侍于遄台,子犹驰而造焉。公曰:‘唯据与我和夫?’晏子对曰:‘据亦同也,焉得为和?’公曰:‘和与同异乎?’对曰:‘异。和如羹焉,水火醯醢梅以烹鱼肉,之以薪。齐之以味,济其不及,以泄其过。君子食之,以平其心。君臣亦然。君所谓可而有否焉,臣献其否以成其可;君所谓否而有可焉,臣献其可以去其否,是以政平而不干,民无争心。……今据不然。君所谓可,据亦曰可。君所谓否,据亦曰否。若以水济水,谁能食之?若琴瑟之专壹,谁能听之?同之不可也如是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胡广传》“君以兼览博照为德,臣以献可替否为忠。” 宋·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卷193:“献可替否,拾遗补阙,为近侍之最。”


并列 献,进献;替,废。进献可行的意见,废弃不可行意见。旧指臣子辅佐君主劝善规过,陈述兴革。语本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:“君所谓可,而有否焉,臣献其否,以成其可;君所谓否,而有可焉,臣献其可,以去其否。是以政平而不干,民无争心。”《后汉书·胡广传》:“以兼览博照为德,臣以~为忠。”△常用于劝谏、咨询。→荐可替否 进可替否 替否献可。也作“献可替不”、“献替可否”。


【词语献可替否】  成语:献可替否汉语词典:献可替否

猜你喜欢

  • 春诵夏弦

    《礼记.文王世子》:“春诵夏弦,大师诏之。”郑玄注:“诵,谓歌乐也;弦,谓以丝播诗。”本谓按季节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,后泛指学习咏诵。南朝 梁陆倕《为豫章王庆太子出宫表》:“冬书秋记,夙表睿资;春诵夏弦

  • 蔡经尸解

    晋.葛洪《神仙传》卷二《王远》:王远“入山修道道成,汉孝桓帝闻之,连征不出。……初,远欲东入括苍山,过吴,住胥门蔡经家。蔡经者,小民耳,而骨相当仙。远知之,故住其家。遂语经曰:‘汝生命应得度世,欲取汝

  • 不戚戚于贫贱,不汲汲于富贵

    见“不汲汲于富贵,不戚戚于贫贱”。晋·陶潜《五柳先生传》:“黔娄有言,~。”

  • 下帷

    《史记.儒林列传.董仲舒传》:“董仲舒,广川人也。以治《春秋》,孝景时为博士。下帷讲诵,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,或莫见其面,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,其精如此。”西汉董仲舒教授弟子时,经常把帷幕放下来,以使

  • 顾瞻白云

    同“白云亲舍”。明姚夔《送夏大理归省》诗:“母子去天各一方,顾瞻白云心彷徨。”

  • 家无儋石

    儋(dàn旦):同“担”。石(shí时,又读dàn旦):古代容量单位,十斗为一石。儋石:十斗为一石,两石为一担。常用来形容米粟为数不多。家无儋石,是说家中没有多余的粮食,形容生活贫困拮据。语出自《汉书

  • 藏舟夜壑

    同“藏舟去壑”。金元好问《萧仲植长史斋》诗:“藏舟夜壑未厌深,提备有人来倚柂。”

  • 麻姑手爪

    同“麻姑爪”。宋沈辽《和张宝臣即元韵》:“屡出珠玉能愧奢,麻姑手爪幸见爬。”

  • 存麑

    参见:放麑

  • 千变万态

    见“千变万化”。唐·释皎然《诗式·明势》:“萦回盘礴,~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