晋.常璩《华阳国志.蜀志》:“(秦)惠王知蜀王好色,许嫁五女于蜀,蜀遗五丁迎之。还到梓潼,见一大蛇入穴中。一人揽其尾掣之,不禁,至五人相助,大呼拽蛇,山崩。时压杀五人,及秦五女并将从。而山分为五岭。”
晋代谢艾从容指挥退敌的故事。《晋书.张重华传》:谢艾讨麻秋,“(艾)乘轺车,冠白帽,鸣鼓而行。秋望而怒曰:‘艾年少书生,冠服如此,轻我也。’命黑矟龙骧三千人驰击之。艾左右大扰。左战师李伟劝艾乘马,艾不
同“玉树后庭花”。宋陈著《满江红.次吕居仁韵》词:“梦里京华,忽听得、《庭花》遗曲。”此为借古讽今,感慨国事。
源见“绝缨”。指不拘形迹。明叶宪祖《易水寒》二折:“正逢爱客琼筵启,休夸珠履,漫摘华缨,客和主燕喜情谐。”
《礼记.祭义》:“夫孝……推而放诸东海而准,推而放诸西海而准,推而放诸南海而准,推而放诸北海而准。”后以“放诸四海而皆准”谓无论放在哪里都是正确的,具有真理的普遍性。梁启超《乐利主义之泰斗边沁之学说.
《后汉书.陈寔传》:“陈寔复再迁太丘长。有六子,纪、谌最贤。建安初,袁绍为太尉,让于纪;纪不受,拜大鸿胪。子群,为魏司空。天下以为公惭卿,卿惭长。”汉陈寔为太丘长;其子纪官大鸿胪,为卿;其孙群,官司空
《后汉书.杨赐传》:“拜赐尚书令。数日出为廷尉,赐自以代非法家,言曰:‘三后成功,惟殷于民,皋陶不与焉,盖吝之也。’”唐.李贤注:“《尚书》曰:‘伯夷降典,折人惟刑,禹平水土,主名山川,稷降播种,农殖
同“沧海桑田”。唐曹唐《小游仙诗》之八一:“沧海成尘等闲事,且乘龙鹤看花来。”
源见“蕉鹿梦”。喻指世上得失荣辱无常。宋 赵必?《沁园春.归田作》词:“叹塞翁失马,祸也福也;蕉间得鹿,真欤梦欤?”
古代指臣下对君主进行讽谏,进谏的人不会因说话而获罪,听话的人却会从中得到警戒。语出《文选.卜商〈毛诗序〉》:“上以风化下,下以风刺上,主文而谲谏,言之者无罪,闻之者足以戒。”晋.潘尼《乘舆箴》:“故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