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温八叉

温八叉

源见“叉手吟”。指唐代诗人温庭筠。《红楼梦》四九回:“怎么是‘杜工部之沉郁,韦苏州之淡雅’,又怎么是‘温八叉之绮靡,李义山之隐僻。’”


【典源】 五代·王定保《唐摭言》卷十三:“温庭筠烛下未尝起草,但笼袖凭几,每赋一韵,一吟而已。故场中号为温八吟。”宋·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卷四:“温庭云字飞卿,或云作‘筠’字,旧名岐,与李商隐齐名,时号曰‘温李’。才思艳丽,工于小赋,每入试,押官韵作赋,凡八叉手而八韵成。”

【今译】 唐代温庭筠才思敏速,善作小赋,从来不起草稿。每次入试作赋,每叉手一次即作好一韵,叉手八次八韵已成。人称为温八叉 (吟)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称誉人富于才华,文思敏捷。

【典形】 八叉手、叉手万言、赋作叉手速、手八叉、手频叉。

【示例】

〔八叉手〕 元·方回 《八月二十四日宾旸华父》:“我有平生八叉手,兴来举酒尚洋洋。”

〔叉手万言〕 明·高启《送张贡士祥会试京师》:“入场叉手万言就,众目一叶惊先穿。”

〔赋作叉手速〕 宋·苏轼《袁公济和刘景文》:“文如翻水成,赋作叉手速。”

〔手八叉〕 明·高启《送贾二进士归省》:“年少擅词华,曾看手八叉。”

〔手频叉〕 清·王摅《咏雪次东坡韵》:“闻道灞桥诗思好,朔风驴背手频叉。”


【词语温八叉】   汉语词典:温八叉

猜你喜欢

  • 槐花

    源见“槐花黄,举子忙”。指举子应试之事。明单本《蕉帕记.备聘》:“笑他一似半夜里梦见槐花也,早起就要寻思黄袄穿!”【词语槐花】   汉语大词典:槐花

  • 三尺法

    古代把法律条文写在三尺长之竹简上,故称法律为“三尺法”。此典指有人问杜周:您判案不遵循三尺竹简上书写之法律吗?后以此典比喻法律、法令。 杜周,杜衍(今河南南阳西南)人。为人少言,慎重多虑而决断迟缓,表

  • 鳞铗星镡

    铗:剑把。镡:剑口。唐代段成式《酉阳杂俎.器奇》:“郑云逵少时得一剑,鳞铗星镡,有时而吼。常在庄居,晴日,藉膝玩之,忽有一人从庭树猝然而下,衣朱紫,扎发,露剑而立,黑气周身,状如重雾。郑素有胆气,佯若

  • 苌弘碧泪

    源见“苌弘化碧”。谓苌弘含冤,碧血如泪。唐曹唐《小游仙诗九十八首》之二九:“周王不信长生话,空使苌弘碧泪垂。”

  • 澹泊明志,宁静致远

    澹泊:一作“淡泊”。恬淡,不追逐名利。宁静:沉着安静。甘于朴素的生活以表明高尚的志趣,平静沉稳地追求长远目标。语本《淮南子.主术训》:“是故非澹薄无以明德,非宁静无以致远。”见“淡泊明志”。【词语澹泊

  • 枥骥

    源见“老骥伏枥”。俯首马槽的骏马。喻有抱负未能施展的人。宋穆修《送毛得一秀才归淮上》诗之一:“自伤枥骥心千里,空羡溟鹏志九霄。”【词语枥骥】   汉语大词典:枥骥

  • 略识之无

    《新唐书.白居易传》载:相传唐代诗人白居易,生下来七个月时,就认得“之”、“无”两个字,百试不误。后遂称稍为认得几个字,读过几天书的人为“略识之无”。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九回:“最可笑的,还有一班市

  • 投壶起电

    同“玉女投壶”。北周庾信《奉和赵玉喜雨》:“投壶欲起电,倚柱稍惊雷。”

  • 不卑不抗

    见“不抗不卑”条。

  • 郢才

    同“郢匠”。明李东阳《雪》诗:“郢才工已甚,迟拙幸无嫌。”【词语郢才】   汉语大词典:郢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