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流言蜚语

流言蜚语

泛指毫无根据的挑拨诽谤之辞。明文秉《先拨志始》卷下: “或巧布流言蜚语,或写匿名文书。 ” ●《书·金縢》: “武王既丧, 管叔及群弟乃流言于国曰: ‘公将不利于孺子。’ ” 《史记·魏其武安侯列传》: “乃有蜚语,为恶声闻上。” 管叔:名鲜,文王第三子。群弟: 指蔡叔,霍叔。流: 散布。公: 指国公。孺子: 即稚子。指成王。蜚: 同 “飞” 。周武王去世以后,管叔就和他的几个弟弟在国内散布谣言,说周公将对成王不利。又,西汉武安侯田蚡与魏其侯窦婴一向有矛盾,田蚡为达到自己的目的,便编造流言,说窦婴诽谤武帝,并传到武帝那里,以致窦婴论罪处死于渭城(今陕西咸阳市东)。


并列 毫无根据的话。多指背后乱议论或诽谤、挑拨离间的话。语本《尚书·金滕》:“武王既丧,管叔及其群弟乃流言于国。”又《汉书·楚元王传》:“群小窥见间隙,缘饰文字,巧言丑诋,流言飞文,哗于民间。”李云德《沸腾的群山》:“俞立平说:‘这个娘们在孤鹰岭镇是有名的花舌子,能说会道,爱道听途说,爱散布~。’”△贬义。多用于写背后造谣中伤的话。→风言风语 闲言碎语 无稽之谈 赤口毒舌。也作“流言飞文”、“流言飞语”、“流言风语”。


没有根据的话谓之 “流言蜚语”。

流言”与 “蜚 ( fēi) 语”实际义同。

何谓 “流言”? “流”引申有 “散 ( sàn) ”义,谓流散、散布。《诗·大雅·荡》: “流言,浮浪不根之言也。”谓无根据之言。对此言语,人们应有怎样的态度呢? 《礼记·儒行》: “过言不再,流言不极。”疏: “若闻流传之言,不穷其根本所从出处也。”意谓不必管它,不追究它的出处,如此而已。

“蜚语”又是何谓呢? “蜚”通 “飞”。 《韩非子·外储说·左上》: “墨子为木鸢 ( yuān) ,三年而成,蜚一日而败。”陈奇猷集释:“蜚、飞同。”因此,“蜚语”即所谓飞短流长之语。

流言蜚语”一作 “流言飞语”,系造谣中伤、诽谤他人之语。“飞短流长”一语义亦同。听者最起码的底线应是不信、不传,而散布者在当今则应负 “诽谤罪”之责。流言与谣言义近,皆止于智者。


【词语流言蜚语】  成语:流言蜚语汉语词典:流言蜚语

猜你喜欢

  • 怀璧

    《左传.桓公十年》:“初,虞叔有玉,虞公求旃,弗献,既而悔之。曰:‘周谚有之:“匹夫无罪,怀璧其罪。”吾焉用此,其以贾害也?’乃献之。”虞公向虞叔索求璧玉,虞叔起初不愿给他,后从周谚得到启发,觉得留着

  • 斩庄贾

    参见:庄贾后期

  • 刻烛成篇

    源见“击钵催诗”。形容文思敏捷,文才出众。清吴伟业《题西泠闺咏》之二:“卖珠补屋花应满,刻烛成篇锦不如。”【词语刻烛成篇】   汉语大词典:刻烛成篇

  • 白凤灵蛇

    源见“吐凤”、“隋侯之珠”。喻巧思妙文。唐罗隐《秋日汴河客舍酬友人》诗:“烦君更枉骚人句,白凤灵蛇满袖中。”

  • 乌鹊渡

    同“乌鹊填桥”。元白朴《摸鱼子.七夕用严柔济韵》词:“擘钗分钿蓬山远,一样绛河银浦。乌鹊渡,离别苦。”

  • 爨下材

    同“爨下桐”。清毛奇龄《听罗牧弹琴》诗之一:“未辨弦中趣,徒怜爨下材。”

  • 疏太傅

    源见“二疏还乡”。指西汉疏广,曾为汉宣帝太子太傅,故称。为功遂身退的贤者典型。清 顾汧《送同年韩慕庐学士假归》诗之三:“贤哉疏太傅,矫翼如冥鸿;鄙彼殷深源,咄咄常书空。”

  • 虞妃

    神女名,传为伏羲氏之女,与“宓妃”同。屈原《离骚》:“求處( ㄈㄨˊ fú 伏)妃之所在。”三国魏曹植《洛神赋》:“御者对曰:‘臣闻河洛之神名虙妃。’”

  • 天堑变通途

    天堑( ㄑㄧㄢˋ qiàn ):天然的不可逾超的壕沟。堑,壕沟。古称“长江”为天堑,《隋书.五行志下》:“长江天堑,古以为限隔南北。”通途:畅通的大道。 古来号称天堑的长江,如今变成往来交通的大道

  • 门第金张

    同“金张门第”。清袁枚《次日集公子瞻园观藏钩之戏》诗:“瞻园公子儒林亚,门第金 张诗鲍 谢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