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沟中木断

沟中木断

同“沟中断”。宋陆游《水亭偶题》诗:“沟中木断谁曾问,空里蓬征自不知。”


【典源】 《庄子。天地》:“百年之木,破为牺尊,青黄而文之,其断在沟中。比牺尊于沟中之断,则美恶有间矣,其于失性一也。”

【今译】 百年的大树,取其一段雕刻成牺牛形状的祭器,绘上青色和黄色的花纹,其余的木头丢弃在沟中。做成祭器的与丢弃沟中的两相比较,美恶差别很大,但它们同样失去了树的本性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借指被弃置不用的人。

【典形】 沟中断、沟中木、沟中木断、沟中之纳、羡牺樽、余材弃沟中。

【示例】

〔沟中断〕 唐·韩愈《题木居士》之二:“为神讵比沟中断,遇赏还同爨下余。”

〔沟中木〕 宋·张炎《满江红》:“壮志已荒圮上履,正音恐是沟中木。”

〔沟中木断〕 宋·陆游《水亭偶题》:“沟中木断谁曾问。空里蓬征自不知。”

〔沟中之纳〕 宋·张孝祥《代揔得居士上宰相》:“稍援沟中之纳,俾留爨下之焦。”

〔羡牺樽〕 宋·陆游《秋怀》之七:“弃为沟中断,亦何羡牺樽?”

〔余材弃沟中〕 宋·陆游《古风》“牺象荐清庙,余材弃沟中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兔蟾

    《楚辞》战国楚.屈原《天问》:“夜光何德,死则又育?厥利维何,而顾菟在腹。”东汉.王逸注:“言月中有菟,何所贪利居月之腹而顾望乎?菟,一作兔。”《五经通义》:“月中有兔与蟾蜍何?月,阴也;蟾蜍,阳也,

  • 梨云梦

    同“梨花梦”。元倪瓒《题孙氏雪林小隐》诗:“翛然忽起梨云梦,不定仍因柳絮风。”【词语梨云梦】   汉语大词典:梨云梦

  • 盗泉一饮

    源见“不饮盗泉”。比喻稍微接触一下邪恶的事物。清黄遵宪《述闻》诗:“说有苍天不死方,盗泉一饮众皆狂。”

  • 包胥哭

    同“包胥哭秦”。清陈维崧《望海潮.胥门城楼即伍相国祠春日同云臣展谒有作》词:“西子笑时,包胥哭后,霸吴入郢徒劳。”

  • 榖林

    《史记》卷一《五帝本纪》:“尧辟位凡二十八而崩。”南朝.宋.裴骃《史记集解》引《皇览》曰:“尧冢在济阴城阳……《吕氏春秋》曰‘尧葬榖林’。”帝尧死后,葬于榖林。后遂用为帝王陵墓之典。唐.权德舆《德宗神

  • 弧矢四方

    源见“悬弧射矢”。指男子出生,当从小立大志。宋李曾伯《贺新郎.丁巳初度自赋》词:“弧矢四方男子事,争奈灰心已久。”

  • 山上山

    《玉台新咏》卷十《古绝句四首》其一:“藁砧今何在,山上复有山。”山上有山,暗隐一个“出”字;藁砧,指夫。两句是说夫外出未归。后遂以“山上山”用为婉言外出之语。唐.独孤及《与韩侍御同寻李七舍人不遇题壁留

  • 倚门献笑

    同“倚门卖笑”。《西湖佳话.西泠韵迹》:“虽倚门献笑,为名教所非宜;而惜旅怜鳏,亦圣王所不废。”见“倚门卖笑”。清·吴墨浪子《西湖佳话·西冷韵迹》:“虽~,为名教所非宜;而惜旅怜鳏,亦圣王所不废。”【

  • 草偃

    源见“风行草偃”。比喻在上者以德化民,民必向化从善。晋葛洪《抱朴子.用刑》:“明后御世,风向草偃,道洽化醇。”《资治通鉴.魏明帝青龙元年》:“圣化所绥,万里草偃。”【词语草偃】   汉语大词典:草偃

  • 禾头生耳

    唐张鷟《朝野佥载》卷一载:古谚有所谓“秋雨甲子,禾头生耳”。谓庄稼遭雨后禾头长出卷曲如耳形的芽蘖。预示收成不好。唐杜甫《秋雨叹》诗之一:“禾头生耳黍穗黑,农夫田妇无消息。”主谓 耳,耳状物,指植物芽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