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沐猴而冠

沐猴而冠

讽刺项羽是猴儿戴人帽,外表像人样,却无见识才能,难成大事业。后以此典形容人徒具仪表,而无内才;或指人暴躁轻浮,不能成就大事。项羽摆鸿门宴想杀刘邦未成,引兵西进咸阳,杀死秦王子婴,焚烧秦王宫室,大火燃烧三个月没有停止。项羽收取宫中财宝和美女想回江东。这时有人劝项羽说:关中这地方,东有函谷,南有武关,西有散关,北有萧关,四面有险可守,土地肥沃,可以建都完成霸业。项羽因见秦宫已经烧毁,更想回江东老家,便说:富贵不回家乡,就如穿着锦绣衣服在夜间行走,谁能看得到?劝说的客人退下对人说:“人们说楚人像是猴儿戴人帽,果真如此。”项羽听到后,用开水锅煮死了那个说客。此典又作“冠沐猴”、“楚沐猴”、“冠服衣猿狙”、“沐猴”、“沐猴冠冕”、“衣冠沐猴”、“沐猴冠”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7《项羽本纪》315页:“说者曰:‘人言楚人沐猴(猕猴)而冠耳,果然。’项王闻之,烹(古代用鼎镬煮死活人的酷刑)说者。”

【例句】:

晋·潘岳《西征赋》:“羽天与而弗取,冠沐猴而纵火。” 唐·李白《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》:“沐猴而冠不足言,身骑土牛滞东鲁。” 宋·苏轼《代办答梁先》:“强名太守古徐州,忘归不如楚沐猴。” 宋·范成大《病起初见宾僚》:“浪将冠服衣猿狙,因病偷闲稍自如。” 金·元好问《鸿沟同钦叔赋》:“韩生已死言犹在,千载令人笑沐猴。” 元·石君宝《秋胡戏妻》:“不由咱生嗔怒,我骂你个沐猴冠冕,牛马襟裾!” 元·汪元亨《朝天子·归隐》:“厌襟裙马牛,笑衣冠沐猴,拂破我归山袖。” 明·袁宏道《赠散木》:“一字懒操鹦鹉赋,十年空戴沐猴冠。”


主谓 沐猴,猕猴。冠,戴(帽子)。猕猴戴上帽子装成人样而兽性不变。比喻徒有其表,用来讽刺虚有地位,实无本领,依附权势耀武扬威之流。语本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说者曰:‘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,果然。’”《汉书·伍被传》:“以为汉廷公卿列侯皆如~耳。”△贬义。多用于评价人品。→滥竽充数 虚有其表 ↔表里如一名不虚立。也作“木猴而冠”、“沐猴冠冕”、“沐猴衣冠”。


【典源】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人或说项王曰:‘关中阻山河四塞,地肥饶,可都以霸。’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,又心怀思欲东归,曰:‘富贵不归故乡,如衣绣夜行,谁知之者!’说者曰:‘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,果然。’项王闻之,烹说者。”《汉书·项籍传》亦载,文略同,说者谓为韩生。《汉书·伍被传》:“(淮南) 王曰:‘夫蓼太子知略不世出,非常人也,以为汉廷公卿列侯皆如沐猴而冠耳。’(伍) 被曰:‘独先刺大将军,乃可举事。’”

【今译】 项羽占领关中后,有韩生向项羽献计说:“关中地形险要,有山河保障,土地肥饶,可以建立霸业。”项羽见秦的宫室都已烧残,又心怀东归,说:“高贵不归故乡,好像穿锦绣衣服夜间行走,谁能知道!”韩生背地说:“人们说楚人是猕猴载帽子,果然如此。”项羽闻知,将他烹死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人徒具仪表,而无内才; 或指人暴躁轻浮,不能成事。

【典形】 楚沐猴、冠服衣猿狙、冠沐猴、沐猴、沐猴而冠、沐猴冠、沐猴冠冕、衣冠沐猴、沐猴自笑、冠履装沐猴、沐猴冠带、沐猴不冠、冠沐猿。

【示例】

〔楚沐猴〕 宋·苏轼《代书答梁先》:“强名太守古徐州,忘归不如楚沐猴。”

〔冠服衣猿狙〕 宋·范成大《病起初见宾僚》:“浪将冠服衣猿狙,因病偷闲稍自如。”

〔冠沐猴〕 晋·潘岳《西征赋》:“羽天与而弗取,冠沐猴而纵火。”

〔沐猴〕 金·元好问《鸿沟同钦叔赋》:“韩生已死言犹在,千载令人笑沐猴。”

〔沐猴而冠〕 唐·李白《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》:“沐猴而冠不足言,身骑土牛滞东鲁。”

〔沐猴冠〕 明·袁宏道《赠散木》:“一字懒操鹦鹉赋,十年空戴沐猴冠。”

〔沐猴冠冕〕 元· 石君宝 《秋胡戏妻》:“不由喒生嗔怒, 我骂你个沐猴冠冕,牛马襟裾!”

〔衣冠沐猴〕 元·汪元亨《朝天子·归隐》:“厌襟裙马牛,笑衣冠沐猴,拂破我归山袖。”


【词语沐猴而冠】  成语:沐猴而冠汉语词典:沐猴而冠

猜你喜欢

  • 牛刀小邑

    同“牛刀百里”。清钱谦益《丙申春就医秦淮寓丁家水阁》诗之九:“牛刀小邑亦长编,朱墨纷披意惘然。”

  • 高山水深

    同“高山流水”。宋黄庭坚《次韵无咎阎子常》:“倚楹啸歌非寓淫,伯牙高山水深深。”

  • 花满县

    同“花县”。宋辛弃疾《水调歌头.和赵景明知县韵》词:“君要花满县,桃李趁时栽。”【词语花满县】   汉语大词典:花满县

  • 向隅之泣

    同“向隅”。宋陈亮《谢陈侍郎启》:“宁失不经,忍视向隅之泣!”见“向隅而泣”。宋·陈亮《谢留丞相启》:“不劳有力之呼,无复~。”【词语向隅之泣】  成语:向隅之泣

  • 虱悬轮

    源见“精贯虱心”。悬虱于窗,视如车轮。比喻功力深厚。清赵翼《初用眼镜》诗:“遂觉虱悬轮,可以命中射。”

  • 能言鸭

    唐.陆龟蒙《甫里先生文集》附录《杨文公谈苑》:“唐陆龟蒙善为赋,绝妙。……相传龟蒙多智数,狡狯,居笠泽。有内养自长安使杭州,舟出舍下,小童奴以小舟驱群鸭出,内养弹其一绿头雄鸭,折头。龟蒙遽舍出,大呼云

  • 虽九死犹不悔

    九:这里是虚数,表示多的意思。 即使死许多次也不后悔。 表示意志坚定,决不动摇。语出《文选.离骚》:“亦余心之所善兮,虽九死其犹未悔。”刘良注:“虽九死无一生,未足悔恨。”和穆熙《〈晚晴小集〉跋》

  • 徇行数墨

    见“寻行数墨”。明·朱之瑜《与源光国书》:“下问三事,志大而见卓,非寻文书生~,拘守章句之所及。”

  • 长沙左迁

    同“长沙谪”。唐羊士谔《客有自渠州来说常谏议使君故事怅然成咏》:“才子长沙暂左迁,能将意气慰当年。”

  • 火尽薪传

    源见“薪尽火传”。比喻思想、学术、技艺等世代相传。明 寓山居士《鱼儿佛》四出:“仗猛力精心,斩断牵缠,若不是粉碎虚空,终似那痴拳太软,总火尽薪传也。”并列 火虽然灭了,但烧火的木柴却留传给后人。喻创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