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东观汉记》卷二三《隗嚣载记》:“嚣(字季孟,东汉成纪人,王莽新末,占据陇西。自称西州上将军。初附刘玄,后归刘秀,又叛投公孙述。光武西征,嚣败退西城而死。)将王元说嚣曰:‘无请以一丸泥为大王东封函谷关
以两肘、两膝及头部着地的致敬仪式,是印度古代最隆重的礼节。佛教也沿用。《楞严经》卷一:“阿难闻已,重复悲泪,五体投地,长跪合掌,而白佛言。”后来用以比喻对人极其钦佩,推崇备至。主谓 佛教行最恭敬之礼时
颦亦作矉。东施,丑女名;颦(pín),皱眉。东施效颦,比喻从表面上盲目地生硬模仿人家,效果往往适得其反。庄子在批评儒家不顾时间、地点、条件的不同而坚持推行西周以来的礼乐制度时讲了一个故事。故事说,越国
《后汉书.钟皓传》:“皓兄子瑾母,膺之姑也。瑾好学慕古,有退让风,与膺同年,俱有声名。膺祖太尉修……复以膺妹妻之。”东汉钟瑾与李膺二人是姑表兄弟,并有令名。后遂用为咏表兄弟之典。唐.杜牧《寄内兄和州崔
同“千里莼羹”。宋晁补之《同鲁直文潜饮刑部杜君章家次封丘杜观众韵》:“正须新面杂青槐,千里紫莼江上来。”
这是儒家伦理思想的基本范畴,即自己所不喜欢的,不能强加于他人。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,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的呢?孔子说,那就是恕啊!自己所不喜欢的,就不要强加于他人。【出典】: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子
源见“东山丝竹”。谓以音乐怡悦性情,消愁解闷。宋辛弃疾《水调歌头》词:“富贵何时休问,离别中年堪恨,憔悴鬓成霜。丝竹陶写耳,急羽且飞觞。”偏正 丝竹,弦乐和管乐,泛指音乐。用音乐陶冶性情,排解烦闷。《
源见“蘧瑗知非”。谓能感悟往昔的失误,以利改进。唐骆宾王《帝京篇》:“且论三万六千是,宁知四十九年非。”清程先贞《己未元日》诗:“寄语良朋能惠我,愿闻四十九年非。”
源见“盐梅和鼎”、“傅说霖”。指担任宰辅重臣。宋李纲《苏武令》词:“调鼎为霖,登坛作将,燕然即须平扫。”
同“馆娃宫”。唐皮日休《馆娃宫怀古》诗之三:“半夜娃宫作战场,血腥犹杂宴时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