意即不分贵贱贤愚,也不分地区族类,所有人都可以作为教育对象。这是孔子的教育口号。他说,对于前来求学者,只要交纳学费,是没有贵贱贤愚、地区种族的区别的。【出典】: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子曰:‘有教无类。’
同“梨涡”。苏曼殊《非梦记》:“此时,女郎红梨窝,生肃然欲退。”【词语梨窝】 汉语大词典:梨窝
《文选》卷十晋.潘安仁(岳)《西征赋》:“窥七贵于汉庭,诪(音zhōu,通畴,诪,忖度之意)一姓之或在。”唐.李善注:“七姓谓吕、霍、上官、赵、丁、傅、王也。”“七贵”指西汉吕、霍、上官、赵、丁、傅、
源见“积甲山齐”。又《后汉书.光武帝纪上》载:昆阳之战,光武以三千人,破寻、邑百万之众,“尽获其军实辎重、车甲珍宝,不可胜算,举之连月不尽,或燔烧其余”。形容打仗获胜,缴获甚多。北周庾信《周上柱国齐王
同“黄龙约”。清吴伟业《赠家侍御雪航》诗:“至今青海头,共刻黄龙誓。”【词语黄龙誓】 汉语大词典:黄龙誓
即笔的代称。后也用来泛指文人和文事,用以和武事相对。出自五代史弘肇的事迹。史弘肇(?-950年),字化元。郑州荥泽(今河南郑州西北)人,士兵出身。因其作战勇敢善步行,被北汉高祖刘知远提拔为禁军军校。后
质:朴实。文:文彩。野:粗野。史:言词华丽,这里有虚浮的意思。 朴实超过文彩就未免粗野,文彩超过朴实就未免虚浮。 古代儒家认为文质必须配合适当。语出《论语.雍也》:质胜文则野,文胜质则史。文质彬彬
原为“唯利是视”,形容只要有利可图就不择手段地加以谋取。公元前578年,晋厉公纠合九国诸侯伐秦。行前,以大夫吕相为使赴秦,宣布两国绝交。他说,我们两国,自先君献公和贵国穆公以来,几十年间,虽然时和时战
《太平御览》卷九一六引淮南八公《相鹤经》:“鹤二年落子毛,易黑点,三年产伏,复七年羽翮俱,复七年飞薄云汉,复七年舞应节,复七年昼夜十二时鸣声中律。”后因以“学舞”喻初入仕途。唐李白《赋得鹤送史司马赴崔
源见“辽东鹤”。喻弃官隐居。宋辛弃疾《最高楼.送丁怀忠》词:“是梦他松后追轩冕,是化为鹤后去山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