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束之高阁

束之高阁

束:捆、扎。捆起来放到高高的阁楼中去。比喻弃置不用或搁下不用。庾翼(305-345年),字稚恭,颍川鄢陵(今河南鄢陵西北)人,庾亮之弟,初为陶侃府参军,迁南郡太守。庾亮死后,代镇武昌,任荆州刺史。晋康帝时庾翼欲率众北伐后赵石虎,上书朝廷,朝议不允,便自行征发兵丁、车马,移屯襄阳,未果病终。庾翼少时就有经纶大略,风仪秀伟,当时杜乂、殷浩并以才名著称于世,庾翼却很看不起杜乂、殷浩,常对人说:“这种人应该捆起来扔到高高的阁楼里去,等到天下太平了,然后再考虑怎么任用他们。”

【出典】:

晋书》卷73《庾翼传》1931页:“京兆杜乂、陈郡殷浩并才名冠世,而翼弗之重也,每语人曰:‘此辈宜束之高阁,俟天下太平,然后议其任耳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清·朱彝尊《跋〈大戴礼记〉》:“自小戴之书单行,而《大戴记》遂束之高阁。” 梁启超《变法通议·议科举》:“然则出洋学生中之未尝无才,昭昭然矣。顾乃束之高阁,听其自穷自达,不一过问。”


述补 阁,小楼。把东西捆起来放在小阁楼上,表示不用或不管它。语出《晋书·庾翼传》:“每语人曰:‘此辈宜束之高阁,俟天下太平,然后议其任耳!’”毛泽东《实践论》:“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,只是把它空谈一阵,~,并不实行,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。”△多用于比喻不用或不管。→庋之高阁 置之不理。也作“庋之高阁”、“束之高屋”、“束置高阁”、“束在高阁”、“置之高阁”、“置诸高阁”。


解释把东西捆起来放在高高的阁楼上面。比喻弃置不用。

出处晋书·庾翼传》:“京兆杜、陈郡殷浩,并才名冠世,而翼弗之重也;每语人曰:‘此辈宜束之高阁,俟天下太平,然后议其任耳。’”

庾翼,字稚恭,东晋著名大臣。庾翼仪态秀伟,年轻时便胸怀经国济世的大略。当时京兆人杜乂、陈郡人殷浩同以才华闻名天下,但庾翼并不重视他们,常对别人说:“这类人应当暂时弃置不用,等到天下太平时,再谈论他们的任职吧。”

庾翼担任太守后,安抚百姓,颇得民心。后来又镇守重镇武昌,由于他年纪很轻,又身居高位担当重任,大家都很关注他,认为他有可能不称职。但庾翼勤劳谦恭,毫不懈怠,军政严明,谋略深远。几年之中,就把自己的辖区治理得井井有条,大家一致称赞他的才能。庾翼忠心国家,以收复北方为己任,但在四十一岁时不幸病死。

近义置之不理

例句

那些过时的书籍,早就被我束之高阁了。


【词语束之高阁】  成语:束之高阁汉语词典:束之高阁

猜你喜欢

  • 眉案相庄

    源见“举案齐眉”。指夫妻相互敬重。清尤侗《哭亡妇曹孺人诗》之十五:“闲居眉案整相庄,偶语诙谐嗔我狂。”

  • 沟中木

    源见“沟中断”。指被弃置的废材。宋张炎《满江红》词:“壮志已荒圯上履,正音恐是沟中木。”

  • 白杨多悲风,萧萧愁杀人

    白杨:树名。又名毛白杨,俗名大叶杨。古人多植于墓地。萧萧:风声。 白杨树上的瑟瑟风声,听起来使人悲愁欲绝。语出《文选.古诗十九首》:“古墓犁为田,松柏摧为薪,白杨多悲风,萧萧愁杀人。”宋.王谠《唐语

  • 苜蓿长阑干

    形容塾师生活之清苦。唐代薛令之为东宫侍读,待遇很差,作诗自嘲曰:“朝日上团圆,照见先生盘。盘中何所有?苜蓿长栏杆。”苜蓿当菜,杂乱地放在盘子里。见《书言故事.俭薄类.苜蓿盘》。

  • 去年崔护

    同“前年崔护”。宋苏轼《留别释迦院牡丹呈赵倅》诗:“去年崔护若重来,前度刘郎在千里。”

  • 辽东田

    《三国志.魏书.管宁传》:“管宁字幼安,长八尺,美须眉。天下大乱,闻公孙度令行于海外,遂与原(邴原)及平原王烈等至于辽东。度虚馆以候之。既往见度,乃庐于山谷。”《文选》卷三〇唐.李善注引晋.皇甫谧《高

  • 赋楼

    源见“玉楼受召”。婉称文人才士之死。明袁宏道《哭临漳令王子声》:“云何为而投阁?贺何为而赋楼?”

  • 索我于枯鱼之肆

    索:寻求。枯鱼:干鱼。肆:市场。 到卖十鱼的店铺里找我。 表示缓不济急,救助无效。语出《庄子.外物》:“鲋鱼忿然作色曰: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,君乃言此,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。’”唐.元稹《莺莺传》

  • 生刍之奠

    《后汉书.徐稚传》:“及林宗(郭泰字林宗,他是徐稚的朋友)有母忧(指母丧,旧时称遭父母之丧为“丁忧”),稚往吊之,置生刍(新刈之草,即青刍)一束于庐(即庐墓,古时父母死后,在墓旁搭盖小屋,供服丧者居住

  • 斯干之美

    “斯干”为《诗.小雅》篇名,小序谓是歌颂周宣王从俭建筑宫舍。后用为俭约宫室之典。《文选.张衡〈东京赋〉》:“改奢即俭,则合美乎《斯干》。”薛综注:“《斯干》,谓周宣王俭宫室之诗也。今汉光武改西京奢华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