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朱衣点头

朱衣点头

明.陈耀文《天中记》卷三十八引《侯鲭录》曰:“欧阳公(宋欧阳修)知贡举(主持贡院举试)日,每阅卷,座后常觉一朱衣人时复点头,然后其文入格(即凡是朱衣人点头的,都是合格的文章)。始疑侍吏,及回视之,一无所见。因语其事于同列,为之三叹。因有‘唯愿朱衣一点头’之句。”(按:今本赵令畤《侯鲭录》无此文)

又见《佩文韵府》卷五“朱衣”下引《侯鲭录》。

宋朝时候,欧阳修主持贡院科举考试。每逢阅卷时,总觉得背后有一个身穿红衣裳的人,不时地点头表示称赞文章作得好,而凡是被朱衣人点头的文卷,竟都能合意入选。开始,他疑惑是陪考的官吏在旁边左右,回头一看却一个人也没有。

后因称主考官为“朱衣使者”,以“朱衣点头”、“朱衣点额”用为科举中选的典故。

明.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卷十八:“年年科举,岁岁观场,不能得朱衣点额,黄榜标名。”这里反用“朱衣点头”的典故。说明鲜于同秀才所谓“才高数奇”,“志大命薄”。这是作者唯心主义宿命论思想的表露。又《古今小说》卷十一:“旧年曾作登科客,今日还期暗点头。”


主谓 科举中选。语本明·陈耀文《天中记》卷38引宋·赵令畤《侯鲭录》:“欧阳修知贡举日,每遇考试卷,坐后尝觉一朱衣人时复点头,然后其文入格……始疑侍吏,及回顾之,一无所见。因语其事于同列,为之三叹。尝有句云‘唯愿朱衣一点头’。”明·徐渭《女状元》2出:“文章自古无凭据,惟愿朱衣暗点头。”△褒义。用于科举方面。也作“朱衣点额”。


【词语朱衣点头】  成语:朱衣点头汉语词典:朱衣点头

猜你喜欢

  • 胸有成竹

    宋苏轼《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》:“故画竹,必先得成竹于胸中,执笔熟视,乃见其所欲画者,急起从之,振笔直遂,以追其所见,如兔起鹘落,少纵即逝矣。”后以“胸有成竹”比喻做事之前已有成算在胸。《二十年目睹之

  • 秋水伊人

    《诗.秦风.蒹葭》:“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;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。”后以“秋水伊人”谓对景怀人。《雪鸿轩尺牍.答许葭村》:“登高望远,极目苍凉,正切秋水伊人之想。”其他 对秋水而思念那人。语本《诗经·秦风

  • 痴虎头

    源见“长康三绝”。泛指有痴气或不合流俗之人。宋苏轼《次韵米芾二王书跋尾》之一:“巧偷豪夺古来有,一笑谁似痴虎头?”

  • 吴中阿蒙

    源见“吴下阿蒙”。比喻旧面貌、旧事物。宋魏了翁《柳梢青.小圃牡丹盛开旧朋毕至》词:“别来三日东风,已非复、吴中阿蒙。”

  • 邯郸梦

    宋.李昉等编《文苑英华》八三三唐.沈既济《枕中记》载:“卢生于邯郸客店中遇道者吕翁。生自叹穷困,翁乃援之枕,使入梦。生梦中历尽富贵荣华。及醒,主人炊黄粱尚未熟。”《枕中记》是唐沈既济撰写的一篇传奇故事

  • 纫兰

    同“纫兰结佩”。周实《哭洗酲》诗:“纫兰搴杜更多情,年年佳偶求云英。”【词语纫兰】   汉语大词典:纫兰

  • 郑公风

    《后汉书.郑弘传》:“会稽山阴人”唐.李贤注引南朝宋.孔灵符《会稽记》:“射的山南有白鹤山,此鹤为仙人取箭。郑太尉弘尝采薪,得一遗箭,顷有人觅,弘还之,问何所欲,弘识其神人也,曰:‘常患若邪溪载薪为难

  • 马周困新丰

    宋代欧阳修、宋祁《新唐书.马周传》:“留客汴,为浚仪令崔贤所辱,遂感激而西,舍新丰,逆旅主人不之顾,周命酒一斗八升,悠然独酌,众异之。”唐中书令马周贫贱时曾倍受冷落。后世常用此典故喻怀才不遇、英雄失路

  • 流水不腐,户枢不蝼

    《吕氏春秋.尽数》:“流水不腐,户枢不蝼,动也。”户枢:门的转轴。蝼:蛀虫,借指蛀蚀。流动的水不会受到腐蚀,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受虫蛀。后用以比喻经常运动的事物不易侵蚀。《云笈七签》卷三二:“夹流水不腐

  • 不速之客

    不经招请而自来的客人。《易.需》:“有不速之客三人来。”孔颖达疏:“速,召也。不须召唤之客有三人来。”偏正 速,邀请。无邀请而上门来的客人。语出《易经·需》:“有不速之客三人来,敬之终告”。柳建伟《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