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望梅止渴

望梅止渴

世说新语.假谲》:“魏武(魏武帝曹操)行役,失汲道,军皆渴。乃令曰;‘前有大梅林,饶子,甘酸可以解渴。’士卒闻之,口皆出水,乘此得及前源。”

三国时,曹操率领部队行军,有一次一时没有找到水源,军兵干渴难忍。操下令假说前有梅林,众军听后竟然真地望梅而止渴,继续前行直至找到水源。

后因以“望梅止渴”比喻虚偿所愿,与“画饼充饥”之义相近。宋.辛弃疾《沁园春.和吴子似县尉》词“搔首踟蹰,爱而不见,要得诗来渴望梅。”《水浒传》第五十一回:“雷横道:‘我赏你三五两银子,也不打紧,却恨今日忘记带来。’白秀英道:‘官人今日见一文也无,提甚三五两银子,正是教俺望梅止渴,画饼充饥。’”


连动 原指想吃梅子就会流口水用以止渴。后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。语本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假谲》:“魏武(曹操)行役失汲道,军皆渴,乃令曰:‘前有大梅林,饶子,甘酸可以解渴。’士卒闻之,口皆出水,乘此得及前源。”宋·沈括《梦溪笔谈·讥谑》:“吴人多谓梅子为‘曹公’,以其尝~也。”△贬义。多用于描写借空想以自慰。→画饼充饥。也作“说梅止渴”、“望梅消渴”。


【典源】 《世说新语·假谲》:“魏武(曹操) 行役,失汲道,军皆渴,乃令曰:‘前有大梅林,饶子,甘酸,可以解渴。’士卒闻之,口皆出水。乘此得及前源。”

【今译】 曹操率兵行军,路途中找不到水源,军士皆渴,曹操说:“前方有一大梅林,结满梅子,又酸又甜,吃梅子可以解渴。”兵士听到这一消息,不禁流出口水,曹操趁此迅速前进,得以到达有水之处。

【释义】后以此典形容用空想进行安慰; 也用以咏梅。

【典形】 将军止渴、渴望梅、梅林止渴、说梅止渴、望林止渴、望梅、止渴思梅、岭梅止渴、魏帝指前林、渴将军。

【示例】

〔将军止渴〕 唐·罗隐《梅》:“虽然未得和羹便,曾与将军止渴来。”

〔渴望梅〕 唐·罗隐《丁亥岁作》:“病想医门渴望梅,十年心地仅成灰。”

〔梅林止渴〕 北周·庾信《出自蓟北门行》:“梅林能止渴,复姓可防兵。”

〔说梅止渴〕 宋·李清照 《打马赋》:“说梅止渴,稍苏奔竞之心; 画饼充饥,少谢腾骧之志。”

〔望林止渴〕 宋·张孝祥《枢密端明先生宠分新茶》:“却笑麄官成漫与,望林止渴竟无梅。”

〔望梅〕 唐·白居易《每见吕南二郎中新文》:“望梅阁老无妨渴,画饼尚书不救饥。”

〔止渴思梅〕 元·关汉卿《诈妮子调风月》:“便是止渴思梅,充饥画饼。因甚顷刻休?”


【词语望梅止渴】  成语:望梅止渴汉语词典:望梅止渴

猜你喜欢

  • 王章被

    源见“牛衣对泣”。借指家境贫寒。清顾炎武《酬归祚明等四子》诗:“卧冷王章被,穷余范叔绨。”

  • 交盖倾

    同“交盖”。宋张孝祥《题朱元顺浯溪图》诗:“元顺骨已冷,千载交盖倾。”

  • 信陵恩

    源见“信陵虚左”。美称别人的赏识或重用。唐王昌龄《答武陵田太守》诗:“曾为大梁客,不负信陵恩。”

  • 初写黄庭

    黄庭指《黄庭经》帖,曾为学写小楷字的范本。相传有“初写黄庭,恰到好处”之语,后来“初写黄庭”演变为次后语,意即恰到好处。述宾 黄庭,《黄庭经》,道家经典。晋人写的《黄庭经》书帖,后世学写小楷的多以此为

  • 胡僧话劫灰

    南朝.梁.慧皎《高僧传》:“又昔汉武穿昆明池底,得黑灰,以问东方朔。朔云:‘不委,可问西域人。’后法兰既至,众人追以问之,兰云:‘世界终尽,劫火洞烧,此灰是也。’”又见《太平御览》。西汉武帝为练水军曾

  • 烧尾

    唐封演《封氏闻见记.烧尾》:“士子初登荣进及迁除,朋僚慰贺,必盛置酒馔音乐,以展欢宴,谓之烧尾。说者谓虎变为人,惟尾不化,须为焚除,乃得成人,故以初蒙拜受如虎得为人,本尾犹在,体气既合,方为焚之,故云

  • 拔围出夫

    《晋书.刘遐传》:“刘遐妻,邵续女,骁果有父风。遐为石季龙所围,妻单将数骑拔出遐于万众之中。”晋人刘遐妻英勇善战,有一次刘遐与石虎作战,被团团包围。刘遐妻带领几个勇士冲入重围,救出了自己的丈夫。此事为

  • 尘污元规

    同“尘污人”。清吴雯《题孙孝堪渔父小像》诗之二:“尘污元规那自如,漫劳方曲障鶢鶋。”

  • 赵高谋李斯

    《史记.李斯列传》:“赵高常侍中用事,事皆取决于赵高。……赵高待二世方燕乐,妇女居前,使人告丞相:‘上方闲,可奏事。’丞相至宫门上谒,如此者三。二世怒……”“二世已前信赵高,恐李斯杀之,乃私告赵高。高

  • 唇齿相须

    同“唇亡齿寒”。明蒋一葵《长安客话.四海冶》:“宣镇东起四海冶、火焰山,接昌镇、黄花镇界。四海冶正直黄花镇北,适当山陵后背,乃唇齿相须之地。”见“唇齿相依”。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排调》:“(谢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