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景阳妆

景阳妆

南史.后妃上.武穆裴皇后传》:“宫内深隐,不闻端门鼓漏声,置钟于景阳楼上,应五鼓及三鼓。宫人闻钟声,早起妆饰。”

南朝齐武帝时,每晨以景阳楼钟声为宫中号令,闻之则起,梳妆打扮。后遂用为咏宫女之典。

唐.李贺《追赋画江潭苑回首》其四:“今朝画眉早,不待景阳钟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避其锐气,击其惰归

    《孙子.军争》:“故善用兵者,避其锐气,击其惰归,此治气者也。”避其锐气,击其惰归,是说要避开敌人初来时的凶猛气势,等敌人疲劳松懈往回撤的时候再举行进攻。毛泽东《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》:“孙子说的‘

  • 奔月成仙

    同“奔月”。唐包何《同阎伯均宿道观有述》诗:“纵令奔月成仙去,且作行云入梦来。”

  • 枕上黄粱

    源见“黄粱梦”。指幻梦,美梦。清李渔《意中缘.先订》:“还只愁洞口胡麻,空做了枕上黄粱。”

  • 硕鼠诗

    源见“硕鼠”。借指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。唐孟郊《赠韩郎中愈》诗:“闻君《硕鼠》诗,吟之泪空滴。”

  • 谢客登山屐

    同“谢公屐”。谢灵运小名客儿。清赵翼《庚午同年》诗:“步联谢客登山屐,醉湿陶家漉酒巾。”

  • 官蛙

    同“官虾蟆”。宋王令《和束熙之雨后》:“如何农亩三时望,只得官蛙一饷鸣?”【词语官蛙】   汉语大词典:官蛙

  • 中庸之道

    《论语.雍也》:“中庸之为德也,其至矣乎。”中:折中。庸:平常。道:主张、学说。“中庸之道”指待人接物采取不偏不倚,调和折中的态度。后因以“中庸之道”作为调和折中的典故。明.归有光《亡友方思曾墓表》:

  • 别骓

    源见“虞歌诀别”。慨叹英雄末路,无可奈何。清顾嗣立《宿迁西楚霸王故里》诗:“王霸业成破釜日,英雄泪尽别骓时。”

  • 岂弟君子

    《诗经.小雅.蓼萧》:“既见君子,孔易岂弟。”《诗经.小雅.青蝇》:“岂弟君子,不信谗言。”岂弟:平易近人。君子:先秦时对诸侯卿士的美称,后泛指品德优良的人。后因以“岂弟君子”指平易可亲,性格和顺的人

  • 飞鸢堕水

    源见“跕鸢”。形容环境险恶,处境危险。北周庾信《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》:“飞鸢堕水,马援去而无归;金马骋光,王褒行而不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