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晋君听琴

晋君听琴

韩非子.十过》:春秋时,卫灵公携乐官师涓访晋,晋平公欲闻新声而使师涓鼓琴。未终曲,晋乐师旷阻止不用再弹,平公问其所以,“师旷曰:‘此师延之所作,与纣为靡靡之乐也。及武王伐纣,师延东走,至于濮水而自投。故闻此声者,必于濮水之上。先闻此声者,其国必削。不可遂。’”平公固请师旷允许师涓奏完此乐,又请师旷奏清徵之声,接着又要求师旷奏清角之声,“师旷不得已而鼓之,一奏而有玄云自西北方起;再奏之,大风至,大雨随之,裂帷幕,破俎豆,隳廊瓦。坐者散走,平公恐惧,伏于廊室之间。晋国大旱,赤地三年,平公之身遂癃(手足不灵活)病。”

春秋时候晋平公喜听音乐,追求逸乐,他固请师旷奏清角之声,结果引出晋国大旱,他自己也得了罢癃的病症。这个故事虽然玄虚,而韩非的用意却在于指出,不务治国之本,却一味追求声色享乐,其结果必然导致穷身败国。后以“晋君听琴”比喻不务国政,却一味追求声色狗马引出的教训。“靡靡之乐”后常作“靡靡之音”,原形容柔弱、委靡不振的乐声,后泛指一切不健康的黄色乐曲。

史记.殷本纪》:“(纣)使师涓作新淫声,北里之舞,靡靡之乐。”郭沫若《孔墨的批判》:“故尔所谓‘郑声淫’的‘淫’应该是过高的意思,决不是如像《毛毛雨》之类的那种所谓靡靡之音,倒是可以断言的。”


【典源】 《韩非子·十过》:“(卫灵公)遂去之晋。晋平公觞之于施夷之台。酒酣,灵公起曰:‘有新声,愿请以示。’平公曰:‘善。’…… (晋平公) 反坐而问曰:‘音莫悲于清徵 (zhi) 乎?’师旷曰:‘不如清角。’平公曰:‘清角可得而闻乎?’师旷曰:‘不可。昔者黄帝合鬼神于西泰山之上,……作为清角。今主君德薄,不足听之,听之将恐有败。’平公曰:‘寡人老矣,所好者音也,愿遂听之。’师旷不得已而鼓之。一奏,而有玄云从西北方起; 再奏之,大风至,大雨随之,裂帷幕,破俎豆,隳廊瓦。坐者散走,平公恐惧,伏于廊室之间。晋国大旱,赤地三年,平公之身遂癃病。”

【今译】 春秋时卫灵公到晋国去,晋平公在施夷之台设宴欢迎。酒酣之时,灵公起身说:“听说有新乐,请演奏。”平公说:“好。”于是平公先让师涓演奏清商之曲,又使师旷弹奏清徵之音。平公又问:“没有比清徵更新的音乐吗?”师旷答道:“清徵不如清角。”平公说:“可以听听吗?”师旷说:“不可以听。从前黄帝与鬼神在泰山之巅聚会,作下《清角》乐曲。您今德薄,不能听它,听了恐将招祸。”然而平公坚持要听,师旷不得已而弹奏。一弹,则黑云从西北方涌来; 再弹,顿时风雨交加,撕碎帘帷,掀翻食具,吹落屋瓦。宾客四散逃走,平公伏在屋子里怕得发抖。以后晋国连续三年大旱,赤地千里,平公也身患重病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表现音乐泣鬼神、惊天地; 也用以指君主不理政事,逸乐误国。

【典形】 飞瓦弹清角、晋君听琴、清角。

【示例】

〔飞瓦弹清角〕 宋·苏轼《次韵刘景文赠傅羲秀才》:“未能飞瓦弹清角,肯便投泥戏泼寒。”

〔晋君听琴〕 唐·李白 《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》:“折杨黄华合流俗,晋君听琴枉清角。”

〔清角〕 魏·曹丕《善哉行》:“清角岂不妙,德薄所不任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人间私语,天闻若雷;暗室亏心,神目如电

    私语:偷偷地讲秘密话,俗称“悄悄话”。暗室:隐蔽的地方。神目:指所谓主宰万物的神的目光。 人间的悄悄话,在老天爷耳朵里像雷声一样响亮;暗室里干下的亏心事,在神灵的眼里像闪电一样明彻。 旧时告诫人们

  • 黍律嘘春

    同“黍谷回春”。元李思衍《见王参政》诗:“黍律嘘春燕谷暖,梅花入梦楚天长。”

  • 䖝二

    清.平步青《霞外捃屑》卷四:“越人好传谰语,如云徐天池游西湖,题某匾曰‘䖝(音chóng)二’。请之,曰:‘风月无边也。’”风的繁体字为“風”,“風”无边为“䖝”;“月”无边为“二”。泰山上亦刻有“䖝

  • 伯仲之间见伊吕

    伯仲之间:意谓不相上下。伯仲,兄弟。伊吕:伊尹和吕尚。伊尹曾辅佐商汤,吕尚辅佐周文王、武王,建立王业。 犹言与伊尹、吕尚不相上下。语出唐.杜甫《咏怀古迹》:“伯仲之间见伊吕,指挥若定失萧曹。”后也表

  • 长安西笑

    源见“屠门大嚼”。谓渴慕帝都。清 丘逢甲《秋兴次张六士韵》:“未解长安西笑乐,薜萝门外是天涯。”【典源】 汉·桓谭《新论》:“关东鄙语曰:‘人闻长安乐,则出门西向而笑;知肉味美,则对屠门而大嚼。’”【

  • 收桑榆

    同“收之桑榆”。宋王安石《赠张康》诗:“逝将收桑榆,邀子寂寞滨。”【词语收桑榆】   汉语大词典:收桑榆

  • 随浪随波

    ①见“随波逐浪②”。元·元名氏《宦门子弟错立身》12出:“似这般失业,似这般~,忍冷耽饥。”②见“随波逐流”。元·杨慎《洞天玄记》3折:“只待~,成精作魅。”

  • 辽豕

    同“辽东豕”。唐许敬宗《谢敕书表》:“忽预闻《韶》,方深《击壤》之慰;词均郑璞,匪无辽豕之惭。”【词语辽豕】   汉语大词典:辽豕

  • 献子虚

    源见“子虚乌有”。指向朝廷展现才华。子虚,《子虚赋》的省称,借指文学才华。唐张乔《题友人草堂》诗:“坚话长如此,何年献《子虚》?”

  • 鷃鹏

    源见“榆枋之见”。比喻人们志趣、识见不同。元钱选《山居图卷》诗:“鷃鹏俱有意,兰艾不同根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