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既往不咎

既往不咎

原为孔子告诫他的学生宰予对鲁国政治表态要谨慎。如果事情已经过去,就不要再去评论其是非曲直。后则泛指过去做了错事,不予追究。鲁哀公要修复火灾毁坏的社坛,向宰我询问社坛周围应植什么树木。宰我回答说,夏朝植松树,商朝植柏树,周朝植栗树。其所以周朝用栗树,是因为栗与战慄之慄同音,植上此树能够使人战慄不安,便于统治。孔子知道后,对宰我说,已经做了的事就不要再解释了;事情已经实现了,就不要再去阻止;如果事情已经过去,也就不要再追究了。

【出典】:

论语·八佾》:“哀公问社于宰我。宰我对曰:‘夏后氏以松,殷人以柏,周人以栗,曰,使人战慄。’子闻之,曰:‘成事不说,遂事不谏,既往不咎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西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书·曹爽传》注:“中护军蒋济表曰:‘毕轨前失,既往不咎,但恐是后难可以再。’”


述宾 咎,责备。对过去的错误不再责备。《痛史》13回:“~,以后再办起事来,审慎点就是了。”△用于对待别人错误的态度。也作“不究既往”、“不咎既往”、“不追既往”。


对以往的过失、罪责不予追究,谓之 “既往不咎”。

“既”,已。“往”,以往、过去。

“咎”,过失、灾祸。《说文·人部》: “咎,灾也。”段注: “《小雅·伐木》传曰: ‘咎,过也。’《北山》笺云: ‘咎犹罪过也。’”罪过、过失会带来灾祸。 “咎由自取”,即谓罪过或灾祸由自己造成。《易》中 “无咎”即谓无过或无灾。

那么,“不咎”为什么是不予追究之意呢?

“不咎”,就是 “不以……为咎”,即 “不以过错或罪责为过错、罪责”。因此,引申为不予追究之意。所以, “既往不咎”即谓对过去的过失或罪责不予追究之意。

语出 《论语·八佾 ( yì) 》: “成事不说,遂事不谏,既往不咎。”

孔子的这番话,是针对学生宰我回答鲁哀公的问题而说的。鲁哀公问宰我,做土地神的神主用什么树木。宰我回答说: “夏代用松木,商代用柏树,周代用栗木。用栗木的意思是使老百姓心中感到害怕,战战栗栗 ( 慄慄) 。”孔子是维护周礼的,听了宰我这样的回答大为不满,责备地说: “做了的事不用再说了,结束了的事不要再劝阻,已经过去了的就不要再追究了!”

既往不咎”亦可说成 “不咎既往”。


【词语既往不咎】  成语:既往不咎汉语词典:既往不咎

猜你喜欢

  • 乌合之众

    比喻军队纪律松散,象群鸦一样的聚合,不堪一击。耿弇(3-58年)字伯昭,扶风茂陵(今陕西兴平县东南)人。父耿况,王莽末为上谷郡(治所在今河北怀来县)守。时绿林入关,更始称帝。耿况因遣耿弇赍贡献,归顺更

  • 掉舌下之

    同“掉舌灭寇”。《新唐书.柏耆传》:“且言:愿得天子一节,驰入〔王承宗〕镇,可掉舌下之。”

  • 逐邓林日

    源见“夸父逐日”。指夸父追逐太阳未果弃杖化林事。形容行走疾速。宋梅尧臣《江邻幾暂来相见去后戏寄》诗:“疾驱似逐邓林日,不肯暂住行何穷?”

  • 鹢舟

    源见“文鹢”。指船头画有鹢鸟图像的船。亦泛指船。《晋书.张协传》:“乘鹢舟兮为水嬉,临芳洲兮拔灵芝。”唐李商隐《南潭上宴集以疾后至因而抒情》诗:“鹢舟萦远岸,鱼钥启重关。”【词语鹢舟】   汉语大词典

  • 景钟

    《国语.晋语七》:“昔克潞之役,秦来图败晋功。魏颗以其身却退秦师于辅氏,亲止杜回(参见“结草”),其勋铭于景钟。”《注》:“景钟,景公钟。”春秋时,晋景公派大将荀林父和副将魏颗,根据潞国的请求,平息了

  • 袴襦歌

    源见“歌五袴”。人民对地方官德政的颂歌。宋王禹偁《戏题二章述滁州官况寄翰林旧同院》诗之一:“小郡既无衣袄使,丰年兼有袴襦歌。”【词语袴襦歌】   汉语大词典:袴襦歌

  • 丛台置酒

    范晔《后汉书.马武传》:“马武字子张,南阳湖阳人也……更始立,以武为侍郎,与世祖破王寻等,拜为振威将军,与尚书令谢躬共攻王郎。”“及世祖拔邯郸,请躬及武等置酒高会,因欲以图躬,不克。既罢,独与武登丛台

  • 陇上嗟

    同“鸿鹄之志”。宋王令《秋日感愤》诗:“蛟龙不是池中物,燕雀焉知陇上嗟?”

  • 量金买赋

    同“黄金买赋”。唐黄滔《司马长卿》诗:“汉宫不锁陈皇后,谁肯量金买赋来?”连动 称着金子来买赋。据汉·司马相如《长门赋·序》:“孝武皇帝陈皇后,时得幸,颇妒,别在长门宫,愁闷悲思。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,

  • 龙德在田

    《易.乾》:“‘见龙在田’,德施普也。”后因以“龙德在田”谓恩德广被。《梁书.高祖丁贵嫔传》:“龙德在田,聿恭兹祀。”【词语龙德在田】  成语:龙德在田汉语大词典:龙德在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