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左传.襄公二十八年》:“求崔杼之尸,将戮之,不得。……于是得之。……(齐人)以其棺尸崔杼于市。国人犹知之,皆曰:‘崔子也。’”春秋时,齐大夫崔杼弑国君齐庄公,又杀直书其事的太史官,后自缢而死,人们找
参见“东方三千牍。”
源见“向平之愿”。称了脱家事的遁隐之士。清周亮工《旅壁步王西樵韵》:“《三都》岂必烦玄晏,五岳无心待向平。”【词语向平】 汉语大词典:向平
《诗.卫风.竹竿》:“巧笑之瑳,佩玉之傩。”毛传:“瑳,巧笑貌。傩,行有节度。”后以“玉傩”喻高尚的行为。明无名氏《飞丸记.怜儒脱难》:“感深润河,望长江茫茫浩波;景行玉傩,望泰山巍巍翠峨。”【词语玉
源见“棌椽”。以棌木为椽,不加雕饰。形容俭约。《宋书.乐志三》:“舜漆食器,畔者十国;不及唐尧,棌椽不斫。”【词语棌椽不斫】 汉语大词典:棌椽不斫
见〔兵者凶器,不得已而用之〕。偏正 没有其他办法,只好用这个办法。《六韬· 文韬·兵道》:“圣王号兵为凶器,~。”△多用于情状方面。【词语不得已而用之】 成语:不得已而用之汉语大词典:不得已而用之
战国时纵横家(策士)的学说。《史记.六国年表》:“务在强兵并敌,谋诈用而从衡短长之说起。”从衡:即“纵横”。亦作“长短说”。《史记.田儋列传》:“蒯通,善为长短说,论战国权变为八十一首。”《战国策》一
源见“蛮语参军”。用以形容幼儿语言的稚气。清顾翰《南乡子.调两幼女》词:“却似婴哥初剪舌,关关,也学参军语带蛮。”
《孟子.万章下》载:伊尹常思民“有不与被尧舜之泽者,若己纳之沟中”。又汉张衡《东京赋》:“人或不得其所,若己纳之于隍。”隍,城濠。后因以“纳隍之志”为形容拯民于水火之中的迫切心情。《宋书.王僧达传》:
源见“于公高门”。称誉人为官贤明,广施德政。南朝 梁刘峻《辩命论》:“于叟种德,不逮勋华之高;延年残犷,未甚东陵之酷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