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擒贼擒王

擒贼擒王

杜甫《前出塞》诗之六:“射人先射马,擒贼先擒王。”后以“擒贼擒王”比喻做事要抓住要害。叶圣陶《倪焕之》十二:“只要他肯答应,我相信其余的抵抗力也就消散了。这是‘擒贼擒王’的办法。”


并列 捉贼先捉其首领。比喻要收伏一个集团,必须先从关键人物下手。语本《史记·匈奴列传》:“射人先射马,擒贼先擒王”叶圣陶《倪焕之》:“这是‘~’的办法,又不知各位以为何如。”△用于说明一种斗争策略。也作“擒贼先擒王”。


【词语擒贼擒王】  成语:擒贼擒王汉语词典:擒贼擒王

猜你喜欢

  • 斩蛇逐鹿

    源见“赤帝子”、“中原逐鹿”。喻消灭敌人,争夺天下。明张凤翼《红拂记.同调相怜》:“风尘暗四郊,奋英豪,斩蛇逐鹿谁能料?”并列 比喻封建时代群雄角逐,争夺统治权。语本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高祖被酒,夜

  • 邹鲁

    《庄子.天地》:“其在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礼》、《乐》者,邹 鲁之士,缙绅先生,多能明之。”邹,孟子故乡;鲁,孔子故乡。后因以“邹鲁”指文化昌盛之地,礼义之邦。北周庾信《哀江南赋》:“里为冠盖,门成邹

  • 贫贱之知

    亦作“贫贱之交”。指贫困时结交的知心朋友。《后汉书.宋弘传》:光武帝“谓弘曰:‘谚言贵易交,富易妻,人情乎?’弘曰:‘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,糟糠之妻不下堂。’”见“贫贱之交”。《后汉书·宋弘传》:“臣闻

  • 举棋不定

    是说举起棋子不知如何下为好。比喻临事犹豫,拿不定主意。公元前559年,卫献公因遇大臣孙林父、宁殖无礼,而被他们驱逐出境,另立公孙剽为君,是为卫殇公。公元前548年,因为宁、孙两家矛盾,宁殖之子卫国执政

  • 亡何日饮

    同“日饮亡何”。宋苏轼《王巩屡约重九见访既而不至》诗:“老守亡何惟日饮,将军竟病自诗鸣。”

  • 仲尼不为已甚

    仲尼:孔丘字。已:太。 孔子不做太过分的事。 后常用人劝人做事不要过火。语出《孟子.离娄下》:“仲尼不为已甚者。”明.李贽《焚书.书答.与周友山书》:“即日加冠畜发,复完本来面目。如此服善从教,不

  • 瓜田不纳履,李下不整冠

    《乐府诗集.相和歌辞七.君子行》:“君子防未然,不处嫌疑间;瓜田不纳履,李下不整冠。”经过瓜田时不要弯腰提鞋子,路经李树下,不要抬手扶帽子。意为避免易招惹嫌疑的言行。明.陆采《明珠记.抄没》:“深感将

  • 乘凤吹箫

    源见“乘鸾”。喻成仙。清 杨潮观《李卫公替龙行雨》:“俺不是秦楼娇客,乘凤吹箫。”

  • 纥字不识

    谓不识字的文盲。清代翟灏《通俗编.文学.纥字不识》:“《懒真子》:臧武仲名纥,音恨发切,唐时有误读为核者,萧颖士曰:‘汝纥字也不识耶?’俗言瞎字不识,又纥字之讹。”主谓 不识字。《通俗编·文学》引《懒

  • 黄钟瓦釜

    同“黄钟瓦缶”。茅盾《西江月.为新刊〈苏联文学〉作》词:“形象思维谁好,典型塑造孰优。黄钟瓦釜待搜求,不宜强分先后。”见“黄钟瓦缶”。茅盾《西江月·为新刊〈苏联文学〉作》:“~待搜求,不宜强分先后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