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掩耳盗铃

掩耳盗铃

比喻自欺欺人。晋国范氏家族被灭亡的时候,有一个人乘机到范家偷了一口大钟。想背走他,钟大背不动。他就用锤子把它打成小块,谁知一锤下去,响声大作。盗钟的人害怕别人听见,马上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。

【出典】:

吕氏春秋·自知》:“范氏之亡也,百姓有得钟者,欲负而走,则钟大不可负。以椎毁之,钟况然有音。恐人闻之而夺己也,遽掩其耳。恶人闻之,可也;恶己自闻之,悖矣!”

【例句】:

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9回:“贾政也掌不住笑了。因说道,那怕再念三十本《诗经》,也是掩耳盗铃,哄人而已。”


连动 捂住耳朵去偷铃。比喻自己欺骗自己。语本《吕氏春秋·自知》:“范氏之亡也,百姓有得钟者,欲负而走,则钟大不可负,以椎毁之,钟怳然有音,恐人闻之而夺己也,遽揜其耳。”《红楼梦》9回:“那怕再念三十本《诗经》,也是~、哄人而已。”△贬义。多用于想方设法掩盖掩盖不了的事。→自欺欺人。也作“塞耳盗钟”、“掩耳盗钟”、“掩耳偷铃”。


解释掩:捂。盗:偷盗。捂住耳朵偷钟。比喻自己欺骗自己。

出处吕氏春秋·自知》:“范氏之亡也,百姓有得钟者,欲负而走。则钟大不可负,以椎毁之,钟然有音。恐人闻之而夺己也,遽(yǎn,遮蔽,掩盖)其耳。”

春秋时,晋国的贵族赵简子消灭了范氏家族后,有人趁机去拣范家的东西。有个人弄到了一口大钟,打算背着它跑掉。但是钟太大背不动,于是那人就用大锤砸烂它,钟发出了洪亮的声音。那人害怕别人听见钟声来和自己抢夺,就赶紧蒙上自己的耳朵,以为自己听不见,别人也就听不见。《吕氏春秋》记载的这个故事,告诫人们应当有自知之明,应当勇于面对自己的过错。害怕别人听到自己的过错是情有可原的,但是害怕自己听到自己的过错就不对了。作为国家的君主害怕听到自己的过错,难道不像那个蒙着自己耳朵偷钟的人吗?

近义自欺欺人

例句

这种自欺欺人、掩耳盗铃的做法实在可笑!


【词语掩耳盗铃】  成语:掩耳盗铃汉语词典:掩耳盗铃

猜你喜欢

  • 天帝聘钱

    《太平御览》卷三十一引《荆楚岁时记》:“《日纬书》曰:‘牵牛星,荆州呼为河鼓,主关梁,织女星主瓜果。’尝见道书云:‘牵牛娶织女,取天帝钱二万备礼,久而不还,被驱在营室’是也。言虽不经,有是为怪也。”神

  • 颜阖凿培

    汉.刘安《淮南子.齐俗训》:“颜阖,鲁君欲相之,而不肯。使人以币先焉(派人先给他送礼),(颜阖)凿培(扒开屋后墙)而遁之。”《庄子.让王》、《吕氏春秋.贵生》亦载此事,然未言“凿培”事。《文选.解嘲》

  • 临邛琴

    源见“琴挑文君”。本指司马相如以琴挑文君向其求爱。借指旧好,原妻。宋唐庚《白头吟》:“只知茂陵女,不忆临邛琴。”

  • 弃?人

    同“弃?生”。唐窦群《经潼关赠宇文十》诗:“方同白衣见,不是弃?人。”

  • 上元夫人

    《太平广记》三“汉武帝”引《汉武内传》:“王母乃遣侍女郭密香与上元夫人相问,……帝因问王母:‘不审上元何真也?’王母曰:‘是三天上元之官,统领十万玉女名箓者也。’”据《汉武内传》载称,上元夫人降尊于刘

  • 指雁为羹

    元.关汉卿《调风月》第三折:“终身无,簸箕星,指云中,雁作羹。”“指雁为羹”,是指用天上的大雁去做羹汤,相去遥远,不切实际。用以比喻用不切实际的想法自慰。《雍熙乐府.醉花阴.赶苏卿套》:“当初指雁为羹

  • 韩娥音

    同“韩娥曲”。唐 于?《里中女》诗:“徒惜越娃貌,亦蕴韩娥音。”

  • 何所不为

    还有什么不能做,意思是任何事都能干得出。《南史.孔琇之传》:“有小儿,年十岁,偷刈邻家稻一束,琇之付狱案罪。或谏之,琇之曰:‘十岁便能为盗,长大何所不为?’”【词语何所不为】  成语:何所不为汉语大词

  • 程姬之疾

    长沙定王刘发的生母唐姬原是程姬的侍女。有一次,汉景帝召程姬侍寝,当时程姬正来月经,不愿去。就让自己的侍女唐儿妆饰打扮一番,冒充自己,连夜送到景帝寝宫。景帝喝醉酒,误以为来人就是程姬,事后才发觉换了人。

  • 不弃故旧

    见“故旧不弃”。《论语·微子》:“故旧无大故,则不弃也;无求备于一人。”【词语不弃故旧】  成语:不弃故旧汉语大词典:不弃故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