掣肘
战国末秦相吕不韦等编《吕氏春秋.具备》:“宓子贱治亶父(又作“单父”),恐鲁君之听谗人,而令己不得行其术也。将辞而行,请近吏二人于鲁君,与之俱至于亶父。邑吏皆朝,宓子贱令吏二人书,吏方将书,宓子贱从旁掣摇其肘。吏书之不善,则宓子贱为之怒。吏甚患之,辞而请归……鲁君太息而叹曰:“宓子以此谏寡人之不肖也。’”此事又见汉.刘向《诗序.杂事》。
宓子贱,名叫宓不齐。是孔子的学生,据说他为政很有办法。这里用“从旁掣肘,不得善书”为喻,婉转地讽谕鲁君,不要随意听信谗佞之臣,对他的政务进行干涉。后常以“掣肘”的典故比喻使人做事从旁留难牵制。
唐.姚思廉撰《梁书.贺琛传》:“纵有廉平,郡犹掣肘。”
春秋战国时期,鲁国亶 ( shàn) 父那个地方很落后,国君便派很有才干的宓 ( mì) 子贱 ( 孔子的学生) 去治理。宓子贱只求鲁君派两个小近臣去帮忙,别的什么也不要。到了该地,宓子贱叫那两个国君的近臣每天都写字,不干别的公务。两人每当写字的时候,宓子贱便站在一旁观看,会突然扯动一下写字人的右胳膊。这样,字总写不好,宓子贱便会发脾气。两人心里很害怕,再也不肯写了,便请辞回去了。鲁君知道此情后,顿有所悟,长叹一声说: “宓子贱是在用这种方法提醒我啊! 要你写字,人家却扯你 ‘肘’,字当然写不好了; 我要他办事,我又去扯他 ‘肘’ ( 干扰他) ,事当然办不好了! ”
由于鲁君对宓子贱没有干预、牵制,能放手让他干,亶父终于治理好了。
后世因此有了 “掣肘”( chè zhǒu) 一语,表示干预、牵制之意。肘,上臂与前臂相接而凸起的地方,武汉方言叫做“倒 ( dào) ”拐子。
故事见于 《吕氏春秋·具备》。
【词语掣肘】 汉语词典:掣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