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损之又损之

损之又损之

损:减损。 原意是不断减去华伪而归于纯朴。 后又指尽量保持谦逊。语出《庄子.知北游》:“为道者日损,损之又损之,以至于无为。”汉.张衡《东京赋》:“损之又损之,然尚过于周堂。”《孔子家语.三恕》:“子路进曰:‘敢问持满有道乎?’子曰:‘聪明睿智,守之以愚;功被天下,守之以让;勇士振世,守之以怯;富有四海,守之以谦。此所谓损之又损之之道也。’”《晋书.宣帝纪》:“恒戒子弟曰:‘盛满者道家之所忌,四时犹有推移,吾何德以堪之,损之又损之,庶可以免乎!’”


【词语损之又损之】  成语:损之又损之

猜你喜欢

  • 屏中图孔雀

    源见“锦屏射雀”。指择婿。明沈受先《三元记.招婿》:“不用屏中图孔雀,管叫仙子近嫦娥。”

  • 心无城府

    见“胸无城府”。明·袁宏道《寿曾太史封公七十序》:“余闻封公貌无文饰,~,鹿豕木石之辈,尔而汝之,无忤色焉。”《歧路灯》10回:“这表弟是个最好的,为人~,诸事豪爽。”【词语心无城府】  成语:心无城

  • 风波之民

    《庄子.天地》:“天下非誉,无损益焉,是谓全德之人哉!我之谓风波之民。”“风波之民”系指生活在动荡复杂的客观环境中的人。清.黄遵宪《已亥杂诗》:“我是东南西北人,平生自号风波民。”

  • 先声后实

    《史记.淮阴侯列传》:“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,此之谓也。”后因以“先声后实”谓声威在前,武力在后。《三国志.刘晔传》:“其威名足以先声后实,而服邻国也。”宋苏辙《龙川别志》卷下:“兵贵先声后实,今谅祚势

  • 嵩高维岳,峻极于天

    嵩高:即嵩山,在今河南登封县境。为五岳之。《尔雅.释山》:“泰山为东岳,华山为西岳,霍山为南岳,恒山为北岳,嵩高为中岳。”嵩,一作“崧”。维:语气词,助判断。岳:高大的山。峻:高大。一作“骏”。极:至

  • 莱子衣斑

    同“莱衣彩戏”。宋侯寘《凤凰台上忆吹箫.再用韵赠黄宰》词:“好向玉堂视草,金章映、莱子衣斑。”

  • 乌鹊成桥

    同“乌鹊填桥”。宋张孝祥《雨中花慢》词:“犹自待,青鸾传信,乌鹊成桥。”

  • 片言折狱

    《论语.颜渊》:“子曰:‘片言(即半言,一两句话)可以折狱(折,断,判断;狱,诉讼之事。)者,其由(春秋时鲁国人,名仲由,字子路,一字季路,他是孔子的学生)也与!’子路无宿诺(宿诺,以前许下的诺言;无

  • 香莼

    源见“莼羹鲈脍”。表示思乡辞官之意。唐顾况《湖南客中春望》诗:“便抛印绶从归隐,吴渚香莼漫吐春。”【词语香莼】   汉语大词典:香莼

  • 陵迁谷变

    源见“陵谷”。喻世事或自然界发生巨大变化。唐吴融《和张舍人》:“陵迁谷变如须问,控鹤山人字子乔。”见“陵谷变迁”。唐·王勃《梓州郪县兜率寺浮图碑》:“莫不~,共榛灌而丘墟。”【词语陵迁谷变】  成语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