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指鹿为马

指鹿为马

赵高专权,故意把鹿说成是马,以测验秦二世和群臣对于服从自己主张之态度如何?后以此典比喻飞扬跋扈,颠倒是非,打击异己。赵高(?——前207年),原是赵国贵族,通狱法,入秦宫为宦官,管事二十多年,任中车府令,兼行符玺令事。亲近秦始皇少子胡亥。秦始皇死,他与丞相李斯伪造遗诏,逼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,私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,自任郎中令(九卿之一,主管守卫宫殿门户),居中用事,控制朝政,掌握大权,赋役繁重,刑政苛暴,导致陈胜、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。他杀丞相李斯,自任丞相(最高官职,百官之长,辅佐皇帝,综理全国政务)。这时,赵高想作乱,担心群臣不听从他的,便先作试验,牵了一只鹿来献给秦二世胡亥,说:“这是马。”秦二世笑着说:“丞相弄错了吧?你把鹿说成马了。”秦二世问左右大臣,左右大臣有的沉默不作声,有的附和赵高说是马,有的直言说是鹿,赵高后来在暗中将直言说是鹿的臣子加以陷害治罪。以后群臣都害怕赵高,打击异己。此典又作“苑鹿化马”、“鹿是马”、“秦庭指鹿”、“赵高指鹿”、“鹿为马”、“指鹿”、“鹿马”、“指马”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6《秦始皇本纪》273页:“赵高欲为乱,恐群臣不听,乃先设验,持鹿献于二世,曰:‘马也。’二世笑曰:‘丞相误邪?谓鹿为马。’问左右,左右或默,或言马以阿顺(曲意逢迎)赵高。或言鹿,高因阴中(zhòng众,中伤;陷害)诸言鹿者以法。后群臣皆畏高。”

【例句】:

晋·潘岳《西征赋》:“野蒲变而为脯,苑鹿化以为马。” 唐·杜甫《奉赠卢五丈》:“休传鹿是马,莫信鵩如鸮。” 唐·贺兰进明《古意》之二:“秦庭初指鹿,群盗满山东。” 唐·于濆《秦原览古》:“汉祖竟为龙,赵高徒指鹿。” 宋·王安石《桃源行》:“望夷宫中鹿为马,秦人半死长城下。” 宋·苏轼《骊山三绝句》之二:“几变雕墙几变灰,举烽指鹿事悠哉。” 宋·陆游《寓怀》之四:“鲍鱼载沙丘,鹿马献阿房。” 清·李渔《怜香伴·拷婢》:“你说的话虽不是指鹿为马,却也是以羊易牛。” 清·孔尚任《桃花扇》:“指马谁攻丞相诈,入林都畏阮生狂。”


兼语 指着鹿,说是马。比喻公然歪曲事实,颠倒是非。语本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赵高欲为乱,恐群臣不听,乃先设验,持鹿献于二世,曰:‘马也。’二世笑曰:‘丞相误邪?谓鹿为马。’问左右,左右或默,或言马以阿顺赵高。或言鹿者,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,后群臣皆畏高。”吕明辉《尴尬一回》:“祖继民心里明白,是钱的作用使他敢~。”△贬义。多用于有意颠倒是非方面。也作“马鹿易形”、“指鹿作马”、“凿空指鹿”。


【典源】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八月己亥,赵高欲为乱,恐群臣不听,乃先设验,持鹿献于二世,曰:‘马也。’二世笑曰:‘丞相误邪? 谓鹿为马。’向左右,左右或默,或言马以阿顺赵高,或言鹿。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。后群臣皆畏高。”

【今译】 秦二世时,丞相赵高意图叛乱,恐怕群臣不听他的,于是先考验一下,献头鹿给秦二世,说:“这是马。”二世笑道:“丞相搞错了吧? 把鹿说成马。”问左右臣子,有的沉默,有的说是马来附合赵高,有的直言是鹿。赵高将说鹿的臣子都暗中治罪。后来群臣都畏惧赵高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指混淆视听,颠倒黑白。

【典形】 鹿马、鹿是马、鹿为马、秦庭指鹿、苑鹿化马、赵高指鹿、指鹿、指鹿为马、指鹿做马、指马、鹿马人眩、鹿忽为马、指鹿元臣。

【示例】

〔鹿马〕 宋·陆游《寓怀》之四:“鲍鱼载沙丘,鹿马献阿房。”

〔鹿是马〕 唐·杜甫《奉赠卢五丈》:“休传鹿是马,莫信鵩如鸮。”

〔鹿为马〕 宋·王安石 《桃源行》:“望夷宫中鹿为马,秦人半死长城下。”

〔秦庭指鹿〕 唐·贺兰进明《古意》之二:“秦庭初指鹿,群盗满山东。”

〔苑鹿化马〕 晋·潘岳《西征赋》:“野蒲变而为脯,苑鹿化以为马。”

〔赵高指鹿〕 唐·于濆《秦原览古》:“汉祖竟为龙,赵高徒指鹿。”

〔指鹿〕 宋·苏轼《骊山三绝句》之二:“几变雕墙几变灰,举烽指鹿事悠哉。”

〔指鹿为马〕 古诗《折杨柳行》:“指鹿用为马,胡亥以丧躯。”

〔指马〕 清·孔尚任《桃花扇》:“指马谁攻丞相诈,入林都畏阮生狂。”


【词语指鹿为马】  成语:指鹿为马汉语词典:指鹿为马

猜你喜欢

  • 羊儇虎蒙

    源见“虎皮羊质”。谓以表面现象掩盖本质。宋苏轼《哭王子立次儿子迨韵》:“龙困尝鱼服,羊儇或虎蒙。”

  • 任永引镜

    参见:引镜

  • 如簧舌

    源见“巧言如簧”。喻指善以巧伪之言惑人者。闽徐夤《楚国史》诗:“君王不剪如簧舌,再得张仪欲奈何?”

  • 鹏抟羊角

    源见“鲲鹏展翅”。形容气象阔大。宋沈遘《次韵和孙少述润州望海楼》:“鹏抟羊角来天外,鳌戴方壶献几前。”

  • 红丝千里系

    同“红丝系足”。清孔尚任《桃花扇.拒媒》:“两处红丝千里系,一条黑路六人忙。”

  • 两歧

    源见“两岐歌”。称颂地方官吏改善农业有方,民乐年丰。宋王安石《送李才元校理知邛州》诗:“北堂已足夸三釜,南亩当今识两歧。”【词语两歧】   汉语大词典:两歧

  • 力不从愿

    见“力不从心”。《晋书·刘琨传》:“徒怀愤踊,~,惭怖征营,痛心疾首,形留所在,神驰寇庭。”【词语力不从愿】  成语:力不从愿汉语大词典:力不从愿

  • 少所见,多所怪

    指见识少的人,遇见本来平常的事物,也觉得奇怪。语出汉.牟融《牟子》:“少所见,多所怪,睹橐驼,谓马肿背。”明.沈德符《敝帚轩剩语》卷下:“史言防风身之大,姜维胆之大,皆疑非理所有,盖亦少所见,多所怪,

  • 走丸下坂

    源见“走丸”。比喻极其快速,不可阻挡。唐韦应物《易言》诗:“投石入水岂有碍,走丸下坂安得留?”

  • 不求甚解

    原指读书不咬文嚼字,而领会要旨。现在指领会不求深刻,只停留在一知半解。陶潜(372-427年),又名渊明,字元亮,浔阳柴桑(今江西九江)人。我国著名的田园诗人。出身士族,家道中落。曾任江州祭酒、镇军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