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持之有故,言之成理

持之有故,言之成理

原是荀子批判当时各种社会思潮流派之语,认为他们立论有据,说话有条理,合乎逻辑,但却都是欺骗世人之语。后来渐有褒意,表示讲话、写文章有根据、有道理,即可为人们所理解。他说,当今之世,经过粉饰的邪说奸言,比比皆是,从而使天下之人不知是非治乱。其中它嚣、魏牟二人性情放荡,行如禽兽,虽不合乎礼节治道,但他们立论有根据,说话有条理,完全可以欺骗世人。

【出典】:

《荀子·非十二子》:“假今之世,饰邪说,文奸言,以枭乱天下,矞宇嵬琐,使天下混然不知是非治乱之所存者有人矣。纵情性、安恣睢、禽兽行,不足以合文通治;然而其持之有故,其言之成理,足以欺惑愚众。是它嚣、魏牟也。”

【例句】:

汉·韩婴《韩诗外传》卷4第22章:“故曰十子者之工说,说皆不足合大道,美风俗,治纲纪;然其持之各有故,言之皆成理,足以欺惑众愚,交乱朴鄙,则是十子之罪也。”


其他 指言论,主张有理有据。语出《荀子·非十二子》:“然而其持之有故,其言之成理。”朱自清《现代人眼中的古代》:“仔细读了郭先生的引证和解释,觉得他也是~的。”△多用于理由方面。↔无稽之谈 不经之谈。也作“言之成理,持之有故”。


【词语持之有故,言之成理】  成语:持之有故,言之成理汉语词典:持之有故,言之成理

猜你喜欢

  • 许史

    源见“金张许史”。借指权贵。北周王褒《长安道》诗:“喧喧许 史座,钟鸣宾未穷。”【词语许史】   汉语大词典:许史

  • 景初历

    三国时魏明帝景初元年(237)改历法,以农历十二月为正月,称“景初历”。《三国志.魏志.明帝纪》:“景初元年春正月壬辰,山茌县言黄龙见。于是有司奏,以为魏得地统,宜以建丑之月为正。三月,定历改年为景夏

  • 十行诏

    源见“十行”。指诏书。宋苏轼《次韵张昌言喜雨》:“遥闻争诵十行诏,无异亲巡六尺舆。”【词语十行诏】   汉语大词典:十行诏

  • 狗党狐朋

    见“狐群狗党”。【词语狗党狐朋】  成语:狗党狐朋汉语大词典:狗党狐朋

  • 覆公折足

    源见“折鼎覆?”。比喻不胜重任,败坏公事。晋袁宏《后汉纪.献帝纪二》:“太尉樊稜,司徒许相,皆窃位怀禄,苟进无耻,终无匡救之益,必有覆公折足之患。”主谓 比喻不胜重任,败坏公事。语本《易经·鼎》:“鼎

  • 庾郎三九

    同“庾郎鲑菜”。宋苏轼《后杞菊赋》:“何侯方丈,庾郎三九。”宋黄庭坚《木兰花令.庾元镇四十兄》:“庾郎三九常安乐,使有万钱无处著。”

  • 分虎

    《后汉书.宦者传序》:“苴茅分虎,南面臣人者,盖以十数。”唐.李贤注:“封诸侯各以其方土色,苴以白茅,而分铜虎符也。”汉朝时候,分封诸侯以铜虎符为凭信,一半留朝,另一半赐诸侯保存。后遂用为封侯或委任地

  • 不兴

    参见:曹蝇【词语不兴】   汉语大词典:不兴

  • 不才

    没有才能,不成材。《左传》成公三年:“王送知䓨,曰:‘子其怨我乎?’对曰:‘二国治戎,臣不才,不胜其任,以为俘馘……臣实不才,又谁敢怨?’”《三国志.蜀志.诸葛亮传》:“君才十倍曹丕,必能安国,终定大

  • 十日之饮

    参见:平原十日饮偏正 比喻朋友连日欢聚。《史记·范雎蔡泽列传》:“秦昭王闻魏齐在平原君所,欲为范雎必报其仇,乃详(佯)为好书遗平原君曰:‘寡人闻君之高义,愿与君为布衣之友,君幸过寡人,寡人愿与君为~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