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拔苗助长

拔苗助长

同“揠苗助长”。郭沫若《雄鸡集.关于发展学术与文艺的问题》:“命令主义就合乎中国古代的一个寓言,叫做‘拔苗助长’。结果被拔起来的苗不仅不能成长,反而枯槁了。”


见“揠苗助长”。


解释把禾苗拔高,帮助它生长。比喻强求速成,有害无益。

出处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,芒芒然归,谓其人曰:‘今日病矣!予助苗长矣!’其子趋而往视之,苗则槁矣!”

孟子在同公孙丑讨论言辞和感情之间的关系时,说自己既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辞,又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。公孙丑问:“什么叫做浩然之气呢?”孟子说:“这难以用一两句话说清楚。这种气,最伟大、最刚强,用正当的方法去培养它而不加损伤,它就会充满天地之间。这种气,必须与正义和道义相配合;假如不这样,就衰败了。它是集中正义而产生的,而非偶然的正义行为所能得到的。假如问心有愧,也就衰败了。所以我说,告子不懂得义,因为他把义看成心外之物。施行仁义一定会有福,但是不能只是因为求福而去施行仁义;心里不能忘了道义,但也不能忽视规律而助其生长,不能像宋国人那样。宋国有个人,担心禾苗不长而去把它拔高,然后十分疲倦地回到家。对家人说:‘今天真累,我帮助禾苗长高了。’他的儿子赶快跑去一看,禾苗已经枯萎了。其实,天下之人都有拔苗助长的心态。认为没有好处而不施仁义者,就像不耕耘田地的人;违背规律而强施仁义者,就像拔苗助长的人,不但没有好处,反倒有害处。”

近义欲速不达

反义循序渐进

例句

希望家长不要违背孩子生长发育的规律,去干拔苗助长的蠢事。


【词语拔苗助长】  成语:拔苗助长汉语词典:拔苗助长

猜你喜欢

  • 非澹泊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

    澹泊:不慕荣利,也作“澹漠”。宁静:安静沉着。 不恬淡寡欲,就不能表现高尚的志趣;不安静沉着,就不能踏实地走向长远目标。 常用以勉人恬静寡欲,立志高远。语出《淮南子.主术训》:“是故非澹漠无以明德

  • 得体

    《礼记.仲尼燕居》:“官得其体。”孔颖达疏:“体谓容体,谓设官分职,各得其尊卑之体。”后因以言行得当、恰如其分为“得体”。《旧唐书.吕元膺传》:“元膺学识深远,处事得体,正色立朝,有台辅之望。”【词语

  • 床上施床

    床上加床。比喻重复无所创见。北齐颜之推《颜氏家训.序致》:“魏晋以来,所著诸子,理重事复,递相模敩,犹屋下架屋,床上施床耳。”敩( ㄒㄧㄠˋ xiào 效):学。施:加。主谓比喻无谓的重复。唐·刘

  • 甘棠咏

    源见“召公棠”。指对地方官德政的歌颂。唐白居易《三年为刺史》诗之一:“惭非甘棠咏,岂有思人不?”

  • 马氏白眉

    同“马良白眉”。明徐渭《马策之死失挽一日自作小楷千余腕几脱遂感昔日之劳挽之》诗:“马氏白眉颦夜壑,荆轲一臂失秦庭。”

  • 文翁化蜀

    文翁是西汉庐江舒县(今安徽庐江西)人。年轻时勤奋好学,通晓《春秋》。汉景帝末年出任蜀郡太守。他为政推崇仁教,重视教化,他看到蜀地偏远,民风鄙陋,决心加以诱导。从郡、县内挑选聪明能干的十几位年青官吏,亲

  • 张楷作雾

    参见:五里雾

  • 秕糠簸

    源见“簸之扬之,糠秕在前”。谦称自己无才有愧于为伍。清王摅《和忍翁卧疾》:“予亦厕吟坛,当为秕糠簸。”

  • 木雁才不才

    同“木雁之间”。唐权德舆《八音诗》:“木雁才不才,吾知《养生主》。”

  • 刮肠洗胃

    比喻痛改前非。荀伯玉(?-483年),字弄璋,广陵(今江苏扬州)人。初为萧道成冠军刑狱参军,日见亲信。及萧道成即位,拜辅国将军。萧颐为太子时,多行不法,荀伯玉常密启萧道成,及萧颐即位,受人诬告,被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