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抱薪救火

抱薪救火

西汉.司马迁撰《史记.魏世家》载:战国时,秦国大败魏、韩、赵三国军队,魏将段干子很害怕,建议魏厘王将南阳割给秦国,厘王采纳了他的意见。这时,主张联合六国抗秦的合纵派首领苏秦的弟弟苏代坚决反对割地事秦。苏代对魏王说:“且夫以地事秦,譬如抱薪救火,薪不尽,火不灭。”苏代话的意思是说,用割地来讨好秦国,从而保存魏国,就如同抱起干柴去灭火,柴没有烧完,火也不会熄灭。后用“抱薪救火”比喻用错误的方法消灭灾祸,反而使灾祸扩大。

汉书.董仲舒传》:“如以汤止沸,抱薪救火,愈甚亡益也。”


见“负薪救火”。宋·王安石《上运使孙司谏书》:“常恐天下之势积而不已,以至于此,虽力挑之,已若无奈何,又从而为之辞,其与~何异?”


解释薪:柴草。抱着柴草去救火。比喻以错误的做法去消灭祸患,反而使祸患扩大。

出处史记·魏世家》:“且夫以地事秦,譬犹抱薪救火,薪不尽,火不灭。”

公元前276年,魏昭王去世,他的儿子安釐王即位。三年之内,秦国攻占了魏国八座城池。第四年,秦国又打败韩赵魏三国联军,杀死十五万人。魏国将领段干请求再割让南阳,和秦讲和。安釐王自即位开始就一味妥协退让、割地求和,面对段干的请求,又准备同意。这时苏秦的弟弟苏代对安釐王说:“想得到印玺(升官)的是段干,想得到土地的是秦国。现今您让想得到土地的人掌管官印,让想得到官印的人掌管土地。这样,魏国的土地不丧失干净就不会完结。再说,用土地侍奉秦国,就像抱着柴草去救火一样,柴草不烧完,火就不会熄灭。”

近义火上浇油

反义釜底抽薪

例句

民间的疾苦,和老爷们半点不相干,这方面他们不仅麻木不仁,反而抱薪救火,这种官僚统治的危害简直太深刻了。


【词语抱薪救火】  成语:抱薪救火汉语词典:抱薪救火

猜你喜欢

  • 削竹简

    《三字经训诂》“削竹简”下注:“公孙弘年五十矣(按:《史记.平津侯列传》、《汉书.公孙弘传》均作“家贫,牧豕海上,年四十余,乃学‘春秋’杂说”),为人牧豕于寒竹林中,乃以刀削去竹青,借取《春秋》钞录而

  • 伐木

    《诗.小雅.伐木》:“伐木丁丁,鸟鸣嘤嘤。出自幽谷,迁于乔木。嘤其鸣矣,求其友声。”《伐木》篇是咏欢宴亲友的乐歌。它描述了友人相处的欢乐,以神灵降福于友谊来祝颂友爱之珍贵。后遂用为咏美深情友谊之典。唐

  • 五斗

    同“五斗米”。宋王禹偁《贤人不家食赋》:“入官未免于五斗,探学徒窥于数仞。”【词语五斗】   汉语大词典:五斗

  • 编柳成简

    《文选.任昉〈为萧扬州荐士表〉》李善注引晋张方《楚国先贤传》载:汉孙敬到洛阳游学,在太学左右一小屋内,先安置其母,然后入学,编柳简以为经。后因用“编柳成简”为苦学的典故。隋江总《建初寺琼法师碑》:“东

  • 季布千金

    同“季布千金诺”。唐温庭筠《上封尚书启》:“假刘公之一纸,达彼春卿;成季布之千金,沾于下士。”

  • 梁鸿赁春

    参见:伯通隐

  • 席门穷巷

    指陈平年少时家贫,住在破席子做门之偏僻小巷子里。后以此典比喻有才学而受器重之人:或比喻寒士居住之所。陈平(?——前178年),阳武(今河南原阳东南)人,年少时家里贫穷,但喜欢读书。等到陈平长大成年,应

  • 吹毛索瘢

    同“吹毛求疵”。清 邹弢《三借庐笔谈.杨文乾》:“田(田文镜)以为讪己,愈恶之,每见嗔喝,吹毛索瘢。”见“吹毛求疵”。清·邹弢《三借庐笔谈·杨文乾》:“田(田文镜)以为讪己,愈恶之,每见嗔喝,~。”【

  • 泡影

    同“泡幻”。唐白居易《对酒》诗:“幻世如泡影,浮生抵眼花。”【词语泡影】   汉语大词典:泡影

  • 孤军作战

    孤立无援的军队单独对敌作战。也比喻一个人或一个集体在无人支援情况下努力从事某项工作。毛泽东《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》第五章:“因为国际和国内的环境已经起了变化……可以说我们已经脱离了过去的那种慢慢发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