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扫地以尽

扫地以尽

比喻破坏无余。梁启超《新民说附录·说国风》: “昔顾亭林《日知录》著世风一篇,叙历朝风俗变迁升降之迹,而叹息于春秋之美风,至战国而扫地以尽。” 参见:○扫地尽矣


述补 比喻摧毁、破坏净尽或脸面风光丢尽。毛泽东《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》:“其结果,把几千年封建地主的特权,打得个落花流水。地主的体面威风~。”△贬义。用于情状变化消失方面。→威风扫地秋风卷落叶。也作“扫地尽矣”、“扫地俱尽”、“扫地无余”、“扫地无遗”。


【词语扫地以尽】  成语:扫地以尽汉语词典:扫地以尽

猜你喜欢

  • 泣麟

    《公羊传.哀公十四年》:“春,西狩获麟。……麟者仁兽也,有王者则至,无王者则不至。有以告者,曰:‘有麋而角者。’孔子曰:‘孰为来哉!孰为来哉!’反袂拭面,涕沾袍。”《孔子家语》卷四《辩物》:“叔孙氏之

  • 上方请剑

    同“尚方请剑”。宋陆游《江亭东望》诗:“下泽乘车终碌碌,上方请剑漫区区。”

  • 鼎雉

    《书.书宗彤日》载:武丁(殷高宗)设鼎祭成汤,有雉鸟飞升鼎耳而鸣,问臣祖己,祖己以为灾异,劝王修德,以后国家中兴。雉鸟飞升鼎耳,祖己释为灾异之兆,后遂以“鼎雉”为灾异征兆的典故。《三国志.吴志.贺邵传

  • 痴人破瓮

    宋.谢维新《古今合璧事类备要》载:俗说有贫人止能办贩只瓮之资,夜宿瓮中,心计曰:“此瓮卖之若干,得倍息可贩二瓮。自二化四,自四化八,倍利无穷。”遂喜而舞,不觉破瓮。贫人凭一只瓮的资本,便妄想发财,不觉

  • 莼丝老尽

    源见“莼羹鲈脍”。谓深秋。亦喻人到暮年。宋陆游《思归引》:“莼丝老尽归不得,但坐长饥须俸钱。”

  • 假雾成斑

    源见“南山雾豹”。喻潜心修身以成才德。唐顾云《上盐铁路纲判官启》:“因风托便,不借于冥鸿;假雾成斑,无惭于隐豹。”

  • 博闻强志

    比喻屈原有广博之学识和见闻、记忆力很强。屈原(约前340年——约前278年),名平,字原;又自名正则,字灵均。战国时楚国(都郢,今湖北江陵西北纪南城)人。是我国最早的大诗人。初辅佐楚怀王,任左徒(参预

  • 唾壶心

    源见“唾壶击缺”。形容忧愤之心。明袁宏道《得李宏甫先生书》诗:“悲哉击筑泪,已矣唾壶心。”【词语唾壶心】   汉语大词典:唾壶心

  • 如蚁附膻

    源见“膻行”。比喻趋炎附势、追名逐利的行为。梁启超《灭国新法论》:“夫使外国借债于我,而非有大欲在其后也,则何必互争此权,如蚁附膻,如狗夺骨?”见“如蚁慕膻”。梁启超《灭国新法论》:“夫使外国借债于我

  • 十行

    《后汉书.循吏传序》:“其(光武帝)以手迹赐方国者,皆一札十行,细书成文。”后因以“十行”代指皇帝的手札或诏书。明张居正《拟唐回鹘率众内附贺表》:“伏以圣主中兴,九译戴同文之治;名王内附,十行承赐札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