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忍辱负重

忍辱负重

忍受屈辱,担负重任。陆逊(183-245年),字伯言,吴郡吴县华亭(今上海市松江)人。出身江南士族。孙策之婿,少倜傥,多谋略,助吕蒙袭取荆州,杀蜀将关羽。蜀汉先主章武二年(222年),刘备为关羽报仇,亲率大军攻打东吴,连陷诸城,声势浩大。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,统兵五万抵抗刘备。两军相拒于夷陵(今湖北宜昌东)。陆逊采取避敌锋芒,以逸待劳之计,坚守不战,时诸将皆欲速战,以为陆逊胆怯,不听指挥,各行其是。陆逊遂召集诸将严加训诫,他说:“刘备天下闻名,曹操都怕他,这是一个强敌,我们应当和睦团结,共灭刘备,以报答国恩。我只是一介书生,但受命于主上。国家之所以让我指挥全部兵将,是因为我有些可取之处,能够忍受一时屈辱而担负破敌重任。”后由于刘备轻敌,加之陆逊指挥得当,终于大败刘备。

【出典】:

三国志·吴书》《陆逊传》卷58第1347页:“当御备时,诸将军或是孙策时旧将,或公室贵戚,各自矜恃,不相听从。逊案剑曰:‘刘备天下知名,曹操所惮,今在境界,此强对也。……仆虽书生,受命主上。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,以仆有尺寸可称,能忍辱负重故也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清·吴妍人《痛史》19回:“胡仇叹道:‘忍辱负重,郑兄,真不可及!’” 清·曾朴《孽海花》27回:“以后还望中堂忍辱负重,化险为夷;两公左辅右弼,折冲御侮。” 茅盾《喜剧》:“我也无非遵守着‘忍辱负重’的古训,宁可让你们骂一声反革命。”


并列 经受着屈辱,承担起重任。语出《三国志·吴书·陆逊传》:“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,以仆有尺寸可称,能忍辱负重故也。”朱苏进、胡建新《康熙帝国》:“为了保住皇位,祖奶奶~,丢尽了脸,操碎了心!”※重,不读作chóng。△褒义。多用于描写坚忍不拔。→卧薪尝胆 任劳任怨


解释忍受屈辱,承担重任。

出处三国志·吴志·陆逊传》:“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,以仆有尺寸可称,能忍辱负重故也。”

关羽被孙吴袭杀之后,刘备亲自率领蜀军,水陆并进,征讨孙吴。东吴方面,孙权则命令陆逊担任大都督,总领各路兵马,抗击刘备。由此展开了三国历史上著名的“夷陵之战”。战争一开始,刘备在兵力和士气方面都占据优势,所以陆逊采用守势。吴蜀两军长期相持,达半年之久。进入六月后,吴地酷热难耐,刘备只好命令水军上岸扎营。陆逊看到蜀军锐气已失,而且水陆并进的优势也不存在;同时蜀营连绵相接,周围林木茂密,于是采用火攻,大败蜀军,三国鼎立的局面由此形成。

在抗击刘备的时候,孙吴将领有的是老臣旧将,有的是皇族贵戚,都骄傲自负,不听从命令。主帅陆逊手按宝剑说:“刘备天下闻名,连曹操都害怕他。各位蒙受国家的恩惠,应该和睦相处,共同灭除这个劲敌。现在各位却互不顺服,这很不应该。我虽然是个书生,却接受了主上的任命。国家之所以委屈各位让你们接受我的指挥,是因为我还有一点儿东西值得称道,能够忍受屈辱、承担重任的缘故。现在我命令,你们各人必须担负起自己的职责,不能再行推辞!军令的规定,各人不能违犯!”一开始大家被这样强制压服心里很是不满,等打败刘备后,大家看到计策大多出自陆逊,才心服口服。

近义忍辱含垢

反义斤斤计较

例句

蔺相如忍辱负重,用行动感动了廉颇。


【词语忍辱负重】  成语:忍辱负重汉语词典:忍辱负重

猜你喜欢

  • 控名责实

    《史记.太史公自序》:“名家苛察缴绕,使人不得反其意,专决于名而失人情,故曰‘使人俭而善失真’。若夫控名责实,参伍不失,此不可不察也。”裴骃集解引晋灼曰:“引名责实,参错交互,明知事情。”控:引。责:

  • 卞庄之刺

    源见“卞庄子刺虎”。谓两强相争,为第三者所利用。郭孝成《民国各团体之组织》四节:“惟同国推刃,自相靡敝,久而不解,两虎之噬,恐利卞庄之刺。”

  • 箪瓢颜乐

    源见“箪瓢陋巷”。谓安于清贫,自得其乐。宋赵长卿《贺新郎》词:“负郭田园能有几,随分安贫守约,要不改箪瓢颜乐。”

  • 阿蛮

    宋乐史《杨太真外传》卷上:“时新丰初进女伶谢阿蛮,善舞,上与妃子钟念,因而受焉。”后以“阿蛮”泛指女伶。《古今小说.杨谦之客舫遇侠僧》:“马上琵琶催去急,阿蛮空恨艳阳春。”源见“樊素”。指唐代白居易家

  • 雁塔题名

    五代.王定保《唐摭言》卷三:“进士题名,自神龙(唐中宗年号)之后。过关宴后,率皆期集于慈恩塔下题名。”过关宴,新进士及第后朝廷所举行的宴会。唐代自神龙年间以后,新科进士在朝廷赐宴后,前往慈恩寺塔下题写

  • 紫泥书

    汉.卫宏《汉旧仪》:“皇帝六玺……文曰:皇帝行玺、皇帝之玺、皇帝信玺、天子行玺、天子之玺、天子信玺。凡六玺,……皆以武都紫泥封,青布囊,白素里。”(引自《太平御览》卷六八二)秦汉两朝典章制度:凡皇帝的

  • 窃玉偷香

    关于“窃玉”,旧说多举唐.杨贵妃窃宁玉笛事为据。《杨太真外传》:“明皇与兄弟同处,妃子窃宁王(注:唐睿宗长子)玉笛吹之。”此说不妥。据《雍熙乐府》卷八〔南吕.一枝花〕“子弟收心”套曲有“郑生玉窃,韩寿

  • 一诺

    源见“一诺千金”。指信实可靠的一次许诺。宋陈师道《送曹秀才》诗:“情亲期一诺,急病阙千金。”

  • 非熊

    源见“非熊兆”。代称姜太公。也借指辅政贤才。唐李白《大猎赋》:“载非熊于渭滨。”宋陆游《雨中卧病有感》诗:“非熊老子不复见,谁吊遗魂清渭滨。”【词语非熊】   汉语大词典:非熊

  • 婿玉翁冰

    源见“冰清玉润”。美称翁婿。宋仲并《好事近.宴客》词:“婿玉翁冰相映,看紫薇花发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