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得陇望蜀

得陇望蜀

原作“既平陇,复望蜀”,后来以此形容贪心不足,一步比一步胃口大。岑彭(?-36年),字君然,南阳棘阳(今河南南阳)人。东汉名将,从光武帝刘秀定天下。建武初,封归德侯,行大将军事。八年(32年),与吴汉合兵围隗嚣于西城,四川公孙述遣将来救隗嚣。光武帝在致岑彭的信中说:“如果将隗嚣盘据的西城、上邽两处城池攻下,即可率兵南下攻打四川。人心总是不知足,我的愿望就是既要得到陇(甘肃),又要得到蜀(四川)。可每次发兵出征,我的头发就要花白一些。”

【出典】:

后汉书》卷17第660页《岑彭传》:“(建武)八年,彭引兵从车驾破天水,与吴汉围隗嚣于西城。时公孙述将李育将兵救嚣,守上邽,帝留盖延、耿弇围之,而车驾东归。敕彭书曰:两城若下,便可将兵南击蜀虏。人苦不知足,既平陇,复望蜀。每一发兵,头须为白。”

【例句】:

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48回:“香菱笑道:‘好姑娘,趁着这个功夫,你教给我做诗罢!’宝钗笑道:‘我说你得陇望蜀呢?我劝你且缓一缓。’”


连动 既得到陇地,又望着蜀地。比喻不知足。语本《后汉书·岑彭传》:“光武敕岑彭书曰:‘两城若下,便可将兵南击蜀虏。人苦不知足,既平陇,复望蜀。’”《官场现形记》12回:“胡统领早存了个~的意思,想慢慢施展他一箭双雕的手段。”△贬义。用于贪心不足方面。→得寸进尺贪得无厌 贪心不足 ↔知足不辱 知足常乐 称心如意 一枝自足。也作“获陇望蜀”。


解释陇:地名,指今甘肃省东部。蜀:地名,指今四川中西部地区。原指攻下陇地后又打算攻下蜀地。后比喻贪心不足。

处《后汉书·岑彭传》:“两城若下,便可带兵南击蜀虏。人苦不知足,既平陇,复望蜀。每一发兵,头须为白。”

岑彭是东汉光武帝刘秀手下的平南大将军。建武八年(公元32年),岑彭带兵跟随刘秀攻打盘踞在陇西的隗嚣,攻克了陇西重镇天水,与吴汉一起把隗嚣围困在西城。公孙述派李育为将,带兵进驻上邽,以援救隗嚣。

这时颍川、河东两地发生了叛乱,京师骚动,刘秀留下盖延、耿弇(yǎn)围攻李育,自己急忙从上邽返回洛阳。刘秀返回时,在给岑彭的信中说:“西城、上邽两个城池如果攻下,便可以带兵乘胜向南攻打蜀地。人心总是苦于不知道满足,我也有这样的毛病,一旦攻下了陇地,就又盼望攻下蜀地。每一次发兵,我的头发胡须就要多白一些。但若不这样,天下又怎能统一呢?”

岑彭堵塞谷水,打算用灌淹的办法攻克西城,不料水从地下流走,没有成功。不久隗嚣的手下行巡,周宗带领救兵来到,而汉军粮尽,只能领兵退还。等到颍川等地的叛乱平息后,隗嚣也随即病死,他的儿子隗纯继位,一年后投降,陇地即告平定。

岑彭在平定蜀地时一路势如破竹。建武十一年,岑彭率军攻至距离成都只有几十里时遭刺客暗杀。建武十二年,大司马吴汉继续进兵成都,才最终平定了蜀地。

近义得寸进尺

反义心满意足

例句

我很希望兄有空,再画几幅,虽然太有些得陇望蜀。


【词语得陇望蜀】  成语:得陇望蜀汉语词典:得陇望蜀

猜你喜欢

  • 虚谈废务

    南朝宋.刘义庆《世说新语.言语》:“王右军与谢太傅共登冶城,谢悠然远想,有高世之志。王谓谢曰:‘夏禹勤王,手足胼胝;文王旰食,日不暇给。今四郊乡垒,宜人人自效,而虚谈废务,浮文妨要,恐非当今所宜。’”

  • 竽吹南郭

    源见“滥竽充数”。自谦才低充数。清 顾汧《梅崖诗先成用前韵酬之》:“竽吹南郭惭何补,禴祭西邻愧不如。”

  • 尺二秀才

    宋.孙奕《履斋示儿编》卷九“声画押韵贵乎审”载:宋朝时候,杨万里有一次到湖南去主考漕试,他看到首名卷中答卷人把“盡”字写成了“尽”字,于是便除名不予录取了,并且说道:“明日揭榜,有喧传以为场屋取得个尺

  • 雨畏抽税

    宋.郑文宝《江表志》卷上《李昪传》后附:“申渐高(五代时吴国人,事杨溥为乐工,常吹三孔笛,卖药于广陵市,时关司敛聚繁,商人苦之)尝因曲宴。天久无雨,烈祖(即南唐开国主李昪,当时为吴中书令。)曰:‘四郊

  • 招魂

    《楚辞.招魂》东汉.王逸注:“宋玉怜哀屈原,忠而斥弃,愁懑山泽,魂魄放佚,厥命将落,故作《招魂》欲以复其精神,延其年寿。外陈四方之恶,内崇楚国之美,以讽谏怀王,冀其觉悟而还之也。”《招魂》有“魂兮归来

  • 吊鹤

    唐.房玄龄等撰《晋书.陶侃传》:“陈敏之乱(广陵相陈敏反),弘(荆州刺史刘弘)以侃为江夏太守,加鹰扬将军。侃备威仪,迎母官舍,乡里荣之。敏遣其弟恢来寇武昌,侃出兵御之。随郡内史扈壤间侃于弘曰:‘侃与敏

  • 堂燕之危

    《孔丛子.论势》:“燕雀处屋,子母相哺,煦煦焉,其相乐也,自以为安矣;灶突决上,栋宇将焚,燕雀颜色不变,不知褐之将及己也。”传说有一对燕子和麻雀在一家堂屋里筑了窝,感到十分安乐。有一天这座房子着火了,

  • 食骏

    《吕氏春秋.爱士篇》:“昔者秦穆公乘马而车为败,右服(古代车乘常以四马为服,在右边驾车的马叫右服)失而野人取之。穆公自往求之,见野人方将食之于岐山之阳。穆公叹(《艺文类聚》卷三十三引《吕氏春秋》作“笑

  • 棰楚之下,何求不得

    棰楚:古代鞭杖之类刑具。亦称鞭杖之刑。 在严刑拷打之下,哪样结论不可以从囚犯口中得到? 旧指滥施刑罚,苦打成招。语出《汉书.路温舒传》:“夫人情安则乐生,痛则思死,棰楚之下,何求而不得?”《京本通

  • 报恩环

    同“黄雀环”。唐沈佺期《黄鹤》诗:“明珠世不重,知有报恩环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