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彼一时,此一时

彼一时,此一时

孟子.公孙丑下》:“彼一时,此一时也。五百年必有王者兴,其间必有名世者。”

那是一个时候,现在又是一个时候。表示过去同现在时间不同,情况也不一样。后以彼一时,此一时谓时势不同,情况随之改变。亦作“此一时,彼一时”。

《警世通言》卷三一:“若不是十五年折挫到于如今,这些须之物把与他做一封赏钱也还不彀,那个看在眼里,正是彼一时,此一时。”


其他 彼,前日;此,今日。指时间不同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:“彼一时,此一时也。”《三国演义》2回:“曰:~也。昔秦项之际,天下大乱,民无定主,故招降赏附,以劝来耳。今海内一统,惟黄巾造反,若容其降,无以劝善。”△多用于时间方面。也作“此一时,彼一时”。


【词语彼一时,此一时】  成语:彼一时,此一时汉语词典:彼一时,此一时

猜你喜欢

  • 妖书

    明末一大疑案。发生于万历三十一年(1603年)。明神宗朱翊钧(年号万历,1573-1620年在位)皇后无子,王恭妃生子常洛,为皇长子,后郑贵妃生子常洵。郑妃得宠,神宗有意立其子为嗣,故迟迟不立长子常洛

  • 青蝇报赦

    《晋书.苻坚载记》载:前秦苻坚与王猛、苻融等大臣密议大赦,苻坚书写赦文时,一青蝇忽绕笔头。赦书尚未发布,京城已传遍大赦消息,原来是青蝇化作黑衣人传播的。后以“青蝇报赦”为赦罪的典实。明汤显祖《牡丹亭.

  • 赐环召还

    《荀子.大略》:“绝人以玦,反绝以环。”杨倞注:“玦如环而缺,肉好若一谓之环。古者臣有罪,待放于境,三年不敢去,与之环则还,与之玦则绝,皆所以见意也。”“环”与“还”谐音,“玦”与“绝”谐音,帝王常用

  • 蔡邕许

    《三国志.魏书.王粲》:“献帝西迁,粲徙长安,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。时邕才学显著,贵重朝廷,常车骑填巷,宾客盈坐。闻粲在门,倒屣迎之。粲至,年既幼弱,容状短小,一坐尽惊。邕曰:‘此王公孙也(注:粲曾祖

  • 曾子逮亲

    汉.韩婴《韩诗外传》卷七:“曾子(曾参,孔子的弟子)曰:‘往而不可还者,亲(指双亲)也;至而不可加者,年也。是故孝子欲养而亲不待也,木欲直而时不待也。是故椎牛(用椎打击牛头,把牛杀死)而祭墓,不如鸡豚

  • 季布金

    同“季布千金诺”。前蜀韦庄《三用韵和薛先辈见寄》:“遗恨虞卿璧,言依季布金。”

  • 摸棱两可

    对问题的正反两面含糊其词,不明确表态,又写作“模棱两可”。比喻为人圆滑,不负责任。出自唐苏味道的事迹。苏味道(648-705年),赵州栾城(今河北栾城)人。进士及第。延载元年(694年)曾任宰相,但第

  • 垂白

    须发将白,犹言垂老。南朝宋鲍照《拟古》诗:“结发起跃马,垂白对讲书。”【词语垂白】   汉语大词典:垂白

  • 精气为物,游魂为变

    精气:阴阳凝聚之气,古人认为是生命赖以存在的因素。游魂:浮游的精魂,即消散的精气。 阴阳二气凝聚而生万物,精气离开物形,则生变为死。 古人把生死理解为阴阳二气的聚散,表现了一定的朴素唯物观点。语出

  • 抱柱守株

    源见“尾生抱柱”、“守株待兔”。比喻死守陈规,不知变通。清赵翼《瓯北诗话.苏东坡诗》:“若反以新为嫌,是必拾人牙后,人云亦云。否则,抱柱守株,不敢越限一步,是尚得成家哉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