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当仁不让

当仁不让

原意是说儒者以仁为己任,虽师亦无所逊。后则泛指应该做的事就应积极主动地去做,不推让。孔子在教育他的学生时说,如果遇见合乎仁义的事情,即使老师,也不应谦让,而应主动地去做。

【出典】:

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子曰:‘当仁,不让于师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曹褒传》:“夫人臣依义显君,竭忠彰主,行之美也。当仁不让,吾何辞哉。”


偏正 遇到应做的事,不推诿,主动去做。语本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当仁,不让于师。”高和《越轨诉讼》:“赵雅兰拦了一辆车,两人把东西搬到车上,赵雅兰坐后边,张警察~地坐到了司机旁边。”△褒义。用于描写积极主动做事。→义不容辞自告奋勇 责无旁贷 义无反顾 毛遂自荐↔善为我辞 推三阻四 萎缩不前


解释当:面对。让:谦让,辞让。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主动去做,绝不推诿。

出处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当仁不让于师。”

孔子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即为“仁”。“仁”就是维护宗法关系的道德规范,包括忠孝、信义、智勇、爱人等广泛的内容。在儒家的观念中,天、地、君、亲、师都是顶礼膜拜的对象。但是,孔子在这里说:“面对仁义的时候,不必和老师谦让。”似乎老师都可以不尊重,其实并非这样。

孔子讲这句话的目的,在于教育弟子们以仁爱为己任。面对仁义之事,应当勇往直前,决不推诿。宋人邢昺也注释说:“这句话说的是施行仁义的急迫。弟子之道,在于做事时应当谦让于老师。但是假如面对的是施行仁义之事,就不必再和老师谦让了。”

现在“当仁不让”的含义已经扩大,不但仁义之事应当主动去做,凡是对人民有益的事也都应当自觉主动地去做。

近义义不容辞

反义推三阻四

例句

他以一种当仁不让的神气立刻接受了委托,兴奋地跳着去了。


【词语当仁不让】  成语:当仁不让汉语词典:当仁不让

猜你喜欢

  • 结发

    354 ① 即束发。指年少时。《仪礼.士冠礼》:“将冠者,采衣,纷,在房中,南面。”郑玄注:“纷,结发。”《史记.平津侯主父列传》:“臣结发游学,四十余年。【词语结发】   汉语大词典:结发

  • 神荼

    源见“神荼郁垒”。传说中能制伏恶鬼的神人。清陈维崧《满江红.乙巳除夕立春》词:“郁垒敧斜头上帽,神荼脱落腰间杖。”《胭脂血》弹词:“镇守朝门唬鬼狐,前身端的是神荼。”【词语神荼】   汉语大词典:神荼

  • 秦吉了

    鸟名,即“鹩哥”,体小于鸠,头有黄肉冠,毛绀黑有光,嘴黄,惟根部肉红色,性伶俐,能效人言笑。唐代李白《自代内赠诗》:“安得秦吉了,为人道寸心?”唐代白居易有《秦吉了》诗,借此鸟以喻御史、拾遗、补阙等有

  • 八族

    《史记.五帝本纪》:“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,世得其利,谓之‘八恺’。高辛氏有才子八人,世谓之‘八元’。此十六族者,世济其美,不陨其名。至于尧,尧未能举。舜举八恺,使主后土,以揆百事,莫不时序。举八元,使

  • 百青铜

    源见“杖头钱”。指沽酒钱。宋陆游《对酒戏作》诗:“杖头高挂百青铜,小立旗亭满袖风。”

  • 随璞

    同“隋珠和璧”。汉 焦赣《易林.家人之遘》:“西行求玉,冀得随璞,反见凶恶,使我惊惑。”【词语随璞】   汉语大词典:随璞

  • 螳臂扼辙

    犹螳臂当车。宋 王谠《唐语林.补遗一》:“是知真人之兴,非英雄所觊,况非英雄乎!人臣之谬思乱者,乃螳臂扼辙耳。”参见“螳臂当车”。见“螳臂当车”。宋·王谠《唐语林·补遗一》:“是知真人之兴,非英雄所觊

  • 长恶靡悛

    见“长恶不悛”。【词语长恶靡悛】  成语:长恶靡悛汉语大词典:长恶靡悛

  • 九坂愁

    同“九折险”。清吴伟业《送张玉甲宪长之官邛雅》诗:“岷 峨凄怆百蛮秋,路折邛崃 九坂愁。”

  • 得马生灾

    同“得马折足”。唐元稹《哭子》诗之一:“维鹈受刺因吾过,得马生灾念尔冤。”连动 指因福得祸。语本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:“近塞上之人,有善术者,马无故亡而入胡……居数月,其马将胡骏马而归,人皆贺之。其父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