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平原十日饮

平原十日饮

指秦昭王表面写信邀赵国平原君赵胜来秦国作十日宴饮,实际是要平原君赵胜交出藏在他家里的魏齐,为范雎报以前拷打之仇。后以此典比喻宾朋短暂欢聚。战国时范雎为秦昭王丞相,他以前在魏国时曾受魏相魏齐拷打。秦昭王听说魏齐在平原君赵胜家里,一定要替范雎报这个仇,假情假意地写了一封友好的信送给平原君,说道:“我听说您具有崇高正义感,愿意跟您结成彼此平等、没有拘束的朋友。希望您到我这里来,我愿意和您作十天长饮。”平原君害怕秦国,又以为信中说的是真话,就到秦国去会见昭王。秦昭王同平原君赵胜喝了几天酒,对平原君赵胜说:“从前周文王得到吕尚,把他看作太公;齐桓公得到管夷吾,把他看作仲父;现在范先生也是我的叔父哩。范先生的仇人在您家里,希望您派人回去拿他的头来;不这样,我将不放您出函谷关(今河南灵宝东北)。”此典又作“十日欢”、“十日饮”、“宾客平原”、“平原饮”、“清樽十日留”、“平原酒”、“平原张宴”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79《范雎蔡泽列传》2415、2416页:“秦昭王闻魏齐在平原君所,欲为范雎必报其仇,乃详(通“佯”,假装)为好书遗平原君曰:‘寡人闻君之高义,愿与君为布衣之友(同平常人一样往来交好),君幸过寡人,寡人愿与君为十日之饮。’平原君畏秦,且以为然,而入秦见昭王。昭王与平原君饮数日,昭王谓平原君曰:‘昔周文王(姬昌,商末周族领袖,商纣时为西伯,统治时期,国势强盛)得吕尚(姜姓,吕氏,名望,一说字子牙,西周初年官太师,也称师尚父。辅佐武王灭商纣,封于齐)以为太公(尊敬称呼),齐桓公(姜姓,名小白,春秋时齐国君,任用管仲改革,国力富强)得管夷吾(名仲,被齐桓公任命为卿,进行改革,使齐国富强)以为仲父(对管仲尊称),今范君亦寡人之叔父也。范君之仇在君之家,愿使人归取其头来;不然,吾不出君于关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南朝齐·陆厥《奉答内兄希叔》:“平原十日饮,中散千里游。” 唐·李白《寻鲁城北范居士》:“近作十日欢,远为千载期。” 宋·苏轼《和刘景文见赠》:“留子非为十日饮,要令安世诵亡书。” 明·徐渭《与诸生三到徐氏园》:“纷华子夏犹难免,宾客平原近亦无。” 清·钱谦益《东壁楼简程鲁瞻》:“他时得遂平原饮,倾盖相看笑白头。” 清·顾炎武《屈山人大均自关中至》:“何期绝塞千山外,幸有清樽十日留。” 清·唐孙华《哭顾观庐侍郎》:“时置平原酒,曾分鲍叔金。” 清·黄鷟来《春日集玉尺山堂》:“胜绝平原张宴处,暗香频向绿樽收。”


主谓 与平原君饮酒十日,指朋友间小聚欢饮。语本《史记·范雎传》:“为好书遗平原君曰:‘寡人闻君之高义,愿与君为布衣之友,君幸过寡人,寡人愿与君为十日饮。’”南朝齐·陆厥《奉答内兄希叙》诗:“~,中散千里游。”△褒义。多用于人际关系方面。↔话不投机半句多


【典源】《史记·范睢蔡泽列传》:“秦昭王闻魏齐在平原所,欲为范睢必报其仇,乃详为好书遗 (wei) 平原君曰:‘寡人闻君之高义,愿与君为布衣之友,君幸过寡人,寡人愿与君为十日之饮。’”

【今译】 战国时范睢为秦昭王丞相,他以前在魏国时曾受魏相魏齐拷打囚禁。昭王欲为他报仇,听说魏齐已逃往赵国平原君处,于是假意写信给平原君说:“我听说您的高义,愿与您结为布衣百姓那样的好朋友,请您光临我这里,我要与您作十日之饮。”参见《范睢绨袍》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宾朋相聚尽欢。

【典形】 宾客平原、平原酒、平原十日饮、平原饮、平原张宴、清樽十日留、十日欢、十日饮、平原宴浃旬、十日滞平原、极欢留十日、平原期。

【示例】

〔宾客平原〕 明·徐渭《与诸生三到徐氏园》:“纷华子夏犹难免,宾客平原近亦无。”

〔平原酒〕 清·唐孙华《哭顾观庐侍郎》:“时置平原酒,曾分鲍叔金。”

〔平原十日饮〕 南朝齐·陆厥《奉答内兄希叔》:“平原十日饮,中散千里游。”

〔平原饮〕 清·钱谦益《东壁楼简程鲁瞻》:“他时得遂平原饮,倾盖相看笑白头。”

〔平原张宴〕 清·黄鷟来《春日集玉尺山堂》:“胜绝平原张宴处,暗香频向绿樽收。”

〔清樽十日留〕 清·顾炎武《屈山人大均自关中至》:“何期绝塞千山外,幸有清樽十日留。”

〔十日欢〕 唐·李白 《寻鲁城北范居士》:“近作十日欢,远为千载期。”

〔十日饮〕 宋·苏轼《和刘景文见赠》:“留子非为十日饮,要令安世诵亡书。”


【词语平原十日饮】  成语:平原十日饮汉语词典:平原十日饮

猜你喜欢

  • 井底虾蟆

    同“井蛙”。虾蟆,青蛙和蟾蜍的统称。明陈汝元《金莲记.弹丝》:“妾阅人多矣,皆是井底虾蟆,未有中原麟凤。”【词语井底虾蟆】  成语:井底虾蟆汉语大词典:井底虾蟆

  • 柳汁染衣

    旧题唐.冯贽《云仙杂记》卷一录《三峰集.柳神九烈君》:“李固言未第前,行古柳下,闻有弹指声,固言局之,应曰:‘吾柳神九烈君,已用柳汁染子衣矣,科第无疑。果得蓝袍,当以枣榚祠我。’固言许之。未几状元及第

  • 祖道

    此典原意是古人出行前祭祀路神。此处指东郭先生受任为官出行时,就有很多人来捧场为他饯行。后以此典比喻饮宴送行。东郭,复姓。齐(今山东泰山以北)人。他久在公车官署等候差使,穷困饥寒。衣鞋破烂,在雪中走路,

  • 死灰不然

    源见“死灰复燃”。喻失势者不可能再起。然,“燃”的古字。南朝 梁何逊《仰从兄兴宁寘南》诗:“死灰终不然,长岑且未归。”严复《论中国分党》:“幻气游魄,幸逃法外;死灰不然,盖已无疑。”

  • 不成人

    《礼记.礼器》:“礼也者,犹体也。体不备,君子谓之不成人。”后称没有出息为“不成人”。《晋书.凉武昭王李玄盛传》:“古今成败,不可不知,退朝之暇,念观典籍,面墙而立,不成人也。”也指行为恶劣的人。《西

  • 阿奴碌碌

    《世说新语.识鉴》:“周伯仁(?)母冬至举酒赐三子曰:‘吾本谓度(渡)江托足无所,尔家有相,尔等并罗列吾前,复何忧?’周嵩起,长跪而泣曰:‘不如阿母言。伯仁为人志大而才短,名重而识暗,好乘人之弊,此非

  • 如好好色

    好( ㄏㄠˋ hào ):爱好。好( ㄏㄠˇ hǎo )色:美色。 如同爱好美色。语出《礼记.大学》:“所谓诚其意者,毋自欺也。如恶恶臭,如好好色,此之谓自谦,故君子必慎其独也。”宋.杨万里《唐

  • 秣马厉兵

    同“厉兵秣马”。《续资治通鉴.宋真宗咸平三年》:“然后深沟高垒,秣马厉兵,为战守之备。”见“厉兵秣马”。《宋史·李宗谔传》:“而外敌犯塞,车驾亲征,曾不闻出丁人一骑为之救助,不知深沟高垒,~,欲安用哉

  • 岁聿其莫

    一年将尽。聿,语气助词。莫,“暮”的古字。《诗.唐风.蟋蟀》:“蟋蟀在堂,岁聿其莫。”亦作“岁聿云暮”。《魏书.乐志》:“既岁聿云暮,三朝无远,请共本曹尚书及郎中部率呈试。”主谓 聿,语气助词。莫,“

  • 辩囿

    《庄子.天下》:“桓团、公孙龙辩者之徒,饰人之心,易人之意,能胜人之口,不能服人之心,辩者之囿也。”王先谦集解引宣颖曰:“辩者迷于其中而不能出。”后以“辩囿”指哓哓不休地争辩。《文选.左思〈魏都赋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