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帝衣溅血

帝衣溅血

源见“嵇侍中血”。指忠臣卫君殉国的壮烈行为。明高启《永嘉行》:“帝衣溅血忠臣死,五部初兴屠各子。”


【典源】《晋书·嵇绍传》:“ (嵇) 绍以天子蒙尘,承诏驰诣行在所。值王师败绩于荡阴,百官及侍卫莫不散溃,唯绍俨然端冕,以身捍卫,兵交御辇,飞箭雨集,绍遂被害于帝侧,血溅御服,天子深哀叹之。及事定,左右欲浣衣,帝曰:‘此嵇侍中血,勿去。’”《资治通鉴·晋纪·惠帝永兴元年》亦载。

【今译】 晋惠帝时,发生八王之乱,侍中嵇绍赶去惠帝所在地。惠帝兵败,百官与侍卫全都溃散,只有嵇绍身穿朝服,以身护卫惠帝,乱兵攻来,箭飞如雨,嵇绍被乱兵杀死在惠帝身旁,血都溅到了惠帝御衣上。等事定后,手下人想洗去衣上血迹,惠帝说:“这是嵇侍中的血,不要洗去。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臣子誓死卫君的义烈行为。

【典形】 赤心嵇绍、帝衣溅血、嵇绍血、侍中血、嵇侍中血。

【示例】

〔赤心嵇绍〕 金·元好问《四哀诗·王仲泽》:“壮志相如头碎柱,赤心嵇绍血沾衣。”

〔帝衣溅血〕 明·高启《永嘉行》:“帝衣溅血忠臣死,五部初兴屠各子。”

〔嵇绍血〕 唐·杜甫《伤春》之四:“岂无嵇绍血,沾洒属车尘。”

〔侍中血〕 唐·罗隐 《题段太尉庙》:“堪嗟侍中血,不及御衣前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玄夷之命

    源见“苍水使”。指大禹治水登宛委山所得玄夷苍水赐给他的金简之书。玄夷,上古传说东夷九神之一。北周庾信《温汤碑》:“咸池浴日,先应绿甲之图;砥柱浮天,始受玄夷之命。”

  • 戴凭经

    源见“谈经夺席”。谓拔得头筹的精辟言论。清毛奇龄《元旦同诸公集曹舍人宅限韵》:“独惭元旦会,未设戴凭经。”【词语戴凭经】   汉语大词典:戴凭经

  • 顽嚚

    源见“顽父嚚母”。愚妄奸诈。《左传.文公十八年》:“昔帝鸿氏有不才子,掩义隐贼,好行凶德,丑类恶物,顽嚚不友,是与比周。”亦指舜的父母或泛指愚妄而奸诈的人。唐元稹《代曲江老人百韵》:“奸心兴桀黠,凶丑

  • 贯索

    《晋书.天文志上》:“贯索九星在其(七星)前,贱人之牢也……牢口一星为门,欲其开也。九星皆开,天下狱烦;七星见,小赦;六星、五星见,大赦。”后以“贯索”代指牢狱。明赵南星《明山西右布政使王君墓志铭》:

  • 玉堂麻

    源见“玉堂金马”。谓翰林院代拟的诏令。麻,指皇帝颁诏用的麻纸。明高启《送王检校锜赴北平》诗:“莫道穷边成久别,待君归草玉堂麻。”【词语玉堂麻】   汉语大词典:玉堂麻

  • 济汾

    参见:横汾

  • 出震之君

    源见“出震”。称伏羲。唐孔颖达《〈尚书正义〉序》:“其泉源所渐,基于出震之君;黼藻斯彰,郁乎如云之后。”【词语出震之君】  成语:出震之君汉语大词典:出震之君

  • 李将军

    唐.张彦远《历代名画记》卷九:“李思训,宗室也,即林甫之伯父。早以艺称于当时,一家五人,并善丹青(五人,指思训,思训子昭道,思训弟思诲,思诲子李林甫,林甫侄凑),世咸重之,书画称一时之妙。官至左武卫大

  • 因树为屋

    《后汉书.申屠蟠传》:“蟠独叹曰:‘昔战国之世,处士横议,列国之王,至为拥篲先驱,卒有院儒烧书之祸,今之谓矣。’乃绝迹于梁碭之闲,因树为屋,自同傭人。”申屠蟠看到当时范滂等攻訏朝政,一时成风,感到事情

  • 月下老儿

    同“月下老人”。《红楼梦》五七回:“管姻缘的有一位月下老儿,预先注定,暗里只用一根红丝,把这两个人的脚绊住,凭你两家那怕隔着海呢,若有姻缘的,终久有机会作成了夫妇。”见“月 下老人”。《红楼梦》57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