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屈轶指佞

屈轶指佞

晋.张华《博物志》四:“尧时有屈轶草生于庭,佞人入朝,则屈而指之,一名指佞草。”

屈轶草是神话中的草,传说尧太平盛世之时,生长在宫庭前,倘佞人入朝,便弯曲而指向他,故又叫指佞草。后因以“屈轶指佞”用为识别忠奸真伪的典故。

明.黎民表《瑶石山人诗稿.丁戍山人谒先君墓有述答》诗:“指佞尚余阶下草,将归空有壁间琴。”


【典源】《竹书纪年》:“黄帝轩辕氏有屈轶之草,生于庭,佞人人朝,则草指之。是以佞人不敢进。”《论衡·是应篇》:“太平之时,屈轶生于庭之末,若草之状,主使佞人。佞人入朝,屈轶庭末以指之; 圣王则知佞人所在。”晋·张华《博物志》卷四:“尧时有屈轶草生于庭,佞人入朝,则屈而指之,一名指佞草。”

【今译】 屈轶是神话中的一种草,传说太平之世生于宫廷,佞人入朝,屈轶便指向他,为人察辨奸佞,所以又名指佞草。

【释义】后以此典形容识别奸邪; 亦借指善识奸邪的人。

【典形】屈轶、有佞还应指、指佞。

【示例】

〔屈轶〕 北周·庾信《徵调曲》:“屈轶无佞人可指,獬豸无繁刑可触。”

〔有佞还应指〕 宋·李维《枢密王左丞宅新菊》:“有佞还应指,无忧可要忘。”

〔指佞] 明·黎民表《丁戍山人谒先君墓》:“指佞尚余阶下草,将归空有壁间琴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黄金铸像

    《国语.越语下》:“(范蠡)遂乘轻舟,以浮于五湖,莫知其所终极。王命金工以良金写范蠡之状,而朝礼之。”又见《吴越春秋.勾践伐吴外传》。春秋时,在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兴复越国,并终于灭亡吴国的事业中

  • 寻戈

    《左传.昭公元年》:“昔高辛氏有二子,伯曰阏伯,季曰实沈,居于旷林,不相能也,日寻干戈,以相征讨。”后因以“寻戈”谓动武。北魏 杨衔之《洛阳伽蓝记.永宁寺》:“弃亲助贼,兄弟寻戈。”【词语寻戈】   

  • 八行

    《后汉书.窦章传》“更相推荐”李贤注引汉马融《与窦伯向(章)书》曰:“孟陵奴来,赐书,见手迹,欢喜何量,见于面也。书虽两纸,纸八行,行七字。”谓信纸一页八行,后世信笺多为每页八行,因以“八行”称书信。

  • 乐昌之镜

    源见“破镜重圆”。指夫妻分离时共持的信物。《剪灯新话.联芳楼记》:“一旦事迹彰闻,恩情间阻,则乐昌之镜,或恐从此而遂分。”见“乐昌分镜”。明·瞿佑《剪灯新话·联芳楼记》:“一旦事迹彰闻,恩情间阻,则~

  • 瑶姬

    《昭明文选》战国楚宋玉《高唐赋》序:“妾,巫山之女也。”注引《襄阳耆旧传》:“赤帝女姚姬,未行而卒,葬于巫山之阳,故曰巫山之女。”“姚姬”同“瑶姬”。传说炎帝的女儿瑶姬,未嫁而早亡,埋葬于巫山南坡,被

  • 布帆破冢

    源见“布帆无恙”。指旅途遇险。清祁寯藻《舟下风滩》诗:“诗成仍寄伏波祠,布帆破冢应无恙。”

  • 数行并下

    谓读书敏捷,一目数行。《后汉书.应奉传》:“奉少聪明,自为童儿及长,凡所经履,莫不暗记。读书五行并下。”《北史.裴让之传》记其次弟诹之,“尝从常景借书百卷,十许日便返。景疑其不能读,每卷策问,应答无遗

  • 啭喉

    宛转发声唱歇。唐代李肇《国史补》下:“李衮善歌,崔昭密载入朝,张乐延宾,以为盛会,令衮弊衣以出,指为表弟,请登末座,合坐嗤笑之。顷命酒,昭曰:‘请表弟歌。’坐中又笑。及啭喉一发,乐人皆大惊,曰:‘此必

  • 诒翼

    同“诒燕”。宋宋祁《皇太子诞庆》诗:“从此诒翼永,斯万见承平。”【词语诒翼】   汉语大词典:诒翼

  • 善卷自得

    《庄子.让王》:“舜以天下让善卷,善卷曰:‘余立于宇宙之中,冬日衣毛皮,夏日衣葛絺。春耕种,形足以劳动;秋收敛,身足以休食。日出而作,日入而息,逍遥于天地之间,而心意自得……’”帝舜以天下让给高士善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