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人勿用
见〔开国承家,小人勿用〕。
见〔开国承家,小人勿用〕。
《礼记.檀弓下》:“成人有其兄死而不为衰(通缞,音cuī,古代的丧服)者,闻子皋将为成宰,遂为衰。成人曰:‘蚕则绩(吐丝)而蟹有匡(背壳),范(蜂)则冠而蝉有緌(rúi,蝉的针吻);兄则死而子皋为之衰
《三国志.魏志.明帝纪》裴松之注引《三辅决录》曰:“伯郎,凉州人,名不令休。其註曰:伯郎姓孟,名他(或作佗),扶风人。灵帝时,中常侍张让专朝政,让监奴(掌管家务的奴仆)典护家事。他仕不遂,乃尽以家财赂
南朝宋.刘敬叔《异苑》卷二:“晋惠帝元康五年,武库火烧汉高祖斩白蛇剑、孔子履、王莽头等三物。中书监张茂先(张华)惧,难作列兵陈卫,咸见此剑穿屋飞去,莫知所向。”传说,晋惠帝元康五年,武库失火,汉高祖所
《诗.小雅.无羊》:“尔羊来思,其角濈濈;尔牛来思,其耳湿湿。或降于阿,或饮于池,或寝或讹。”后因以“寝讹”指牛羊的卧息与活动。唐韩愈李正封《晚秋郾城夜会联句》:“尔牛时寝讹,我仆或歌咢。”【词语寝讹
同“吹箫伍相”。喻指穷困无依者。清钱谦益《赠侯商丘若孩》诗之二:“吹箫伍员求新侣,对酒曹公念旧恩。”
同“百二山河”。明阮大铖《燕子笺.守溃》:“百二雄关,临风一剑寒;老当益壮,只手塞泥丸。”
见“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”。《周书·萧大圜传》:“况乎智不逸群,行不高物,而欲辛苦一生,何其僻也。岂~,萧然无累。”【词语知足知止】 成语:知足知止汉语大词典:知足知止
《楚辞》汉.东方朔《七谏》:“乱曰:……鸡鹜满堂坛兮,蛙黾游乎华池。”东汉.王逸注:“蛙,虾蟆也。……蛙黾喻谗谀弄口得志也。”西汉东方朔在《七谏》中以“蛙黾”比喻奸佞小人谗言不断。后遂用为谗言害人之典
出兵打仗还没有告捷而自身先死,永远使英雄们为之悲伤痛哭。 常用作对死者功业未成的哀悼之辞。语出唐.杜甫《蜀相》:“三顾频烦天下计,两朝开济老臣心。出师未捷身先死,长使英雄泪满襟。”《宋史.宗泽传》:
旧题周.尸佼《尸子》卷下:“虎豹之驹,未成文,而有食牛之气;鸿鹄之鷇,羽翼未全,而有四海之心。”虎豹的幼仔虽未成长,但其勇猛,敢于食牛。后用为赞颂幼儿勇气之典。唐.杜甫《徐卿二子歌》诗:“小儿五岁气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