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察秋毫之末者,不见太山之形;听五音之和者,不闻雷霆之声

察秋毫之末者,不见太山之形;听五音之和者,不闻雷霆之声

秋毫:秋天鸟兽新生的细毛。末:尖端。太山:即泰山。五音: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五个音级,即宫、商、角、徵、羽。后泛指音乐。 有明察秋毫的目力却看不见泰山;有调和五音的听力却听不见雷声。 表示人为某种物欲所蔽,全神贯注于某事,而对周围其他事物,则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。语出《文子.九守.守静》:“夫目察秋毫之末者,耳不闻雷霆之声;耳调金玉之音者,目不见太山之形。”后亦引作〔察秋毫之末者,不见太山之形;听五音之和者,不闻雷霆之声〕。《列子.说符》“昔齐人有欲金者,清旦衣冠而之市,适鬻金者之所,因攫其金而去,吏捕得之,问曰:‘人皆在焉,子攫人之金何?’对曰:‘取金之时,不见人,徒见金。’”唐卢重玄解:“张湛云:‘嗜欲之乱人心如此之甚也,故曰察秋毫之末者不见泰山之形,听五音之和者不闻雷霆之声。’心有所存,形有所忘,皆若此者也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唾壶击缺

    《北堂书钞》卷一二五晋裴启《语林》:“王大将军(指王敦)每酒后,辄咏魏武帝《乐府歌》(指曹操《龟虽寿》中的诗句)曰:‘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;烈士暮年,壮心未已。’以铁如意击唾壶为节,壶尽缺。”晋.刘义庆

  • 坏裳为裤

    《南史.刘穆之传》载:刘裕召刘穆之为军中主簿。刘穆之即“坏布裳为裤(即将百姓穿的衣服改制做成军装)”去见刘裕。后遂以“坏裳为裤”称从军。宋陆游《叹息》诗:“卖剑买牛衰可笑,坏裳为裤老犹能。”主谓 指参

  • 一喷一醒

    唐.韩愈《昌黎先生集.斗鸡联句》:“一喷一醒然,再接再砺乃。”韩昌黎先生形容斗鸡时说:用水喷斗鸡,使它清醒后再斗。后来就用“一喷一醒”比喻推动、督促。《明代经济言》卷十三张楝《陈边事》:“又未几而命臣

  • 老瓦盆

    唐.杜甫《少年行》:“莫笑田家老瓦盆,自从盛酒长儿孙。倾银注玉惊人眼,共醉终同卧竹根。”老瓦盆指民间粗陋酒器,元代散曲中常用杜诗诗意,以“老瓦盆”喻指隐士的酒器。元.贯云石《双调.水仙子》《田家》:“

  • 绝甘分少

    绝:拒绝。甘:美食。分少:东西虽少但肯与人分享。喻自己刻苦,待人宽厚,与人同甘共苦。这是司马迁对李陵的评语。李陵(?-前74年)字少卿,陇西成纪(今甘肃秦安)人,西汉将领。李广孙,善骑射。汉武帝时,为

  • 尻马

    同“尻轮神马”。清陈维崧《金菊对芙蓉.舟行遇大风仍用前韵》词:“喜今朝尻马,仿佛天游。”【词语尻马】   汉语大词典:尻马

  • 倒迎门屣

    同“倒屣迎宾”。宋黄庭坚《送杨瓘雁门省亲》诗:“归时定倒迎门屣,问雁安能学度辽。”

  • 藁街烹

    《汉书.陈汤传》:“延寿、汤上疏曰:‘……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,大恶通于天下。臣延寿、臣汤将义兵,行天诛……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。宜县(通悬)头藁街蛮夷邸间,以示万里,明犯强汉者,虽远必诛。’”藁街,汉长

  • 秦皇桥

    同“秦帝桥”。宋谢翱《采药候潮山宿山头粗蓝夜中望海》诗:“却寻徐福岛,因问秦皇桥。”

  • 谢安吟

    源见“拥鼻吟”。一种音色重浊的吟咏。唐 蒋肱《永州陪郑太守登舟夜宴席上各赋诗》:“谁敢强登徐稚榻,自怜还学谢安吟。”【词语谢安吟】   汉语大词典:谢安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