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寄当归

寄当归

三国志.蜀书.姜维传》裴松之注引孙盛《杂记》:“初,姜维诣亮,与母相失,复得母书,令求当归。维曰:‘良田百顷,不在一亩(与母谐音),但有远志,不在当归。’”《晋书.五行志中》叙其事较圆满合理,其文曰:“魏明帝太和中,姜维归蜀,失其母。魏人使其母手书呼维令反(同返),并送当归以譬之。维报书曰:‘良田百顷,不计一亩,但见远志,无有当归。’”

又《三国志.吴书.太史慈传》:“太史慈字子义,东莱黄人也。……曹公闻其名,遗慈书,以箧封之,发省无所道,而但贮当归。”

“远志”与“当归”均为中草药名。这里仅借用其字面意义,“远志”说明志在报国,不以区区母子之情“当归”为念。姜维、太史慈都不以亲情而泯灭自己的志向。可称为明大义顾大局者。后因用为咏盼归或以孝殉忠舍亲求志的典故。

宋.辛弃疾《南乡子.京口病中起登连沧观偶成》词:“山草旧曾呼远志,故人今又寄当归。”明.萧良有《龙文鞭影》卷一:“仕治远志(见‘远志与小草’),伯约(姜维字)当归。”


【典源】 《三国志·吴书·太史慈传》:“曹公 (操) 闻其名,遗 (wei)慈书,以箧封之,发省无所道,而但贮当归。”又《三国志·蜀书·姜维传》注引孙盛《杂记》 曰:“初,姜维诣 (诸葛) 亮,与母相失,复得母书,令求当归。维曰:‘良田百顷,不在一亩,但有远志,不在当归也。’”

【今译】 太史慈骁勇善战,为孙权帐下的大将。曹操闻其威名,寄信给他。当打开封信的小箱,里面只有药草当归。意为“应当归来”。又姜维投奔诸葛亮,与母亲失散,后得母一信,让他寻求药草当归,表示盼儿返回。姜维说:“只要有远志 (一种药草),不一定要当归。”意为胸怀远大志向,不必归返。

【释义】后以此典指企盼回归故里。

【典形】 寄当归、问当归、在日寄当归。

【示例】

〔寄当归〕 宋·陆游《和范待制月夜有感》:“坐客笑谈嘲远志,故人书札寄当归。”

〔问当归〕 清·丘逢甲 《东山感秋词》:“回首大宛山上月,更无缄札问当归。”

〔在日寄当归〕 清·黄遵宪《将至梧州志痛》:“殷勤看行箧,在日寄当归。”


【词语寄当归】   汉语词典:寄当归

猜你喜欢

  • 六子尽赤

    宋.郑文宝《南唐近事》:“刘信攻南康,终月不下。义祖谴信使者而杖之,詈曰:‘语刘信。要背即背,何疑之甚也?’信闻命大怖,并力急攻,次宿而下。凯旋之日,师至新林浦,犒锡不至,亦无所存劳。他日谒见,义祖命

  • 绿衣

    《诗.邶风.绿衣》:“绿兮衣兮,绿衣黄裳。”相传此系卫 庄姜伤己之诗。古人以黄为正色,绿为间色,间色为衣,黄色为里,比喻尊卑倒置,贵贱失所。后因以“绿衣”为正室失位的典故。唐李德裕《讨回鹘制》:“亟闻

  • 卧袁安

    同“卧雪袁安”。宋 陈德武《西江月.咏雪三调》词之二:“瓜洲谁问卧袁安,孤负新年月半。”亦指雪天因天寒而久卧。唐吴仁璧《春雪》诗:“雪霁凝光入座寒,天明犹自卧袁安。”

  • 一举首登龙虎榜,十年身到凤凰池

    龙虎榜:出自《新唐书.欧阳詹传》。詹举进士,与韩愈、李观、李绛、崔群、王涯、冯宿、庾承宣联第,皆天下选,时称龙虎榜。后也指进士榜。凤凰池:禁苑中池沼。魏晋南北朝设中书省于禁苑,掌管机要,故称中书省为凤

  • 爨下焦

    源见“焦尾琴”。借指高雅的古曲。宋刘克庄《鹧鸪天.戏题周登乐府》词:“纷纷竞奏桑间曲,寂寂谁知爨下焦。”【词语爨下焦】   汉语大词典:爨下焦

  • 毕卓缚瓮边

    源见“瓮间吏部”。指酒醉不醒。元马致远《清江引.野兴》曲之四:“天之美禄谁不喜,偏则说刘伶醉。毕卓缚瓮边,李白沉江底。”

  • 牛山木

    《孟子.告子上》:“牛山之木尝美矣,以其郊于大国也,斧斤伐之,可以为美乎!”孟子的意思是说,齐国牛山的树木曾经是郁郁葱葱极美好的,因为地处大国都城的郊外,人们拿着斧斤经常去砍伐,那又怎能保持其美好呢?

  • 正正之旗,堂堂之阵

    正正之旗,谓军队行列整齐;堂堂之阵,谓阵容壮大。后以行事光明正大为正正堂堂。《孙子.军争》:“无邀正正之旗,勿击堂堂之陈(阵),”曹操注:“正正,齐也。堂堂,大也。”

  • 掷枕

    此典为周世宗纳谏而有所悟事。后周显德元年(954年),并州(治所在今山西太原)刘崇引契丹兵攻打后周。周世宗亲自率兵征伐,双方在高平激战。后周大将樊爱能、何徽与敌兵初交就溃退了。此时赵匡胤与张永德各领牙

  • 橐笔

    橐(tuó驼):盛放书、笔的袋子。橐笔:持橐簪笔的简称。古代书史小吏站在帝王或大臣左右,手里拿着盛放书、笔的袋子,把笔插在头上或颈部衣领处,以备随时记事。据《汉书·赵充国传》载:车骑将军张安世始终是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