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安陵知时

安陵知时

战国策.楚策一》:“江乙说于安陵君曰:‘君无咫尺之地,骨肉之亲,处尊位,受厚禄,一国之众,见君莫不敛衽而拜,抚委而服,何以也?’曰:‘王过举而已,不然,无以至此。’江乙曰:‘……今君擅楚国之势,而无以深自结于王,窃为君危之!’安陵君曰:‘然则奈何?’江乙曰:‘愿君必请从死,以身为殉,如是,必长得重于楚国。’曰:‘谨受命。’……于是楚王游于云梦,……仰天而笑曰:‘乐矣!今日之游也!寡人万岁千秋之后,谁与乐此矣!’安陵君泣数行而进,曰:‘臣入则侍纶席,出则陪万乘,大王万岁千秋之后,愿以身试黄泉,蓐蝼蚁,又何如得此乐而乐之!’王大说(同悦),乃封坛为‘安陵君’。君子闻之,曰:‘江乙可谓善谋,安陵君可谓知时矣。’”此事又见汉.刘向《说苑.权谋》,其中安陵君名不作坛,而作缠。

战国时,楚共王的宠臣名坛(或称缠),因封于安陵,故称安陵君。此人善于逢迎王意,献媚取宠。后因用为佞臣知机取宠之典。

文选》卷二三阮嗣宗(籍)《咏怀》诗之四:“昔日繁华子,安陵与龙阳(见“龙阳泣鱼”)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虽欲从之,末由也已

    从:趋随。末:无,没有。由:从。 虽追随其后,也无由赶上。 表示差距很大,望尘莫及。语出《论语.子罕》:“夫子循循然善诱人,博我以文,约我以礼,欲罢不能。既竭吾才,如有所立卓尔。虽欲从之,末由也已

  • 辟四门,明四目,达四聪

    辟:开辟,打开。四门:四方之门。明四目:谓目能明察四方。达四聪:谓耳能远听四方。 打开四方之门,广致众贤,使自己能明察四方政务,倾听各方意见。语出《书.舜典》:“舜格于文祖,询于四岳,辟四门,明四目

  • 不如意

    《晋书.羊祜传》:“会秦凉屡败,祜复表曰:‘吴平则胡自定,但当速济大功耳。’而议者多不同,祜叹曰:‘天下不如意,恒十居七八。’”后诗文中常沿用其意。议者多不同:谓朝议多不表赞同。宋代辛弃疾《贺新郎.题

  • 卧治长孺

    源见“卧治”。指为政清简,无为而治。清孙衣言《为祁实甫相国题食笋斋图》诗:“卧治长孺虽未能,偕隐公麟何不可?”

  • 既来之,则安之

    来,原指招徕。即把远方的百姓招引到自己的国家里来。来了之后,就要把他们安顿好。后则形容如已到一个新环境,就要在那里安心地生活下去。春秋末年,鲁国执政大夫季孙氏打算向鲁国边境上的一个附庸小国颛臾用兵,以

  • 青蝇相点,白璧成冤

    源见“青蝇营营”。比喻小人用谗言诬害好人。唐陈子昂《宴胡楚真禁所》诗:“青蝇一相点,白璧遂成冤。”

  • 人浮于事

    原作“人浮于食”,“食“是指禄,指任事人的才能高过所得的俸禄。后演化为“人浮于事”,与原意不同,指人多事少,没有工作可做。孔子说,君子责备富贵而不责备贫贱,这样才不致发生社会动荡。因而,与其使俸禄高于

  • 长绳系白日

    用长绳拴住太阳。 意谓留住时光,不让逝去。 表示珍惜时间。语出晋.傅玄《九曲歌》:“岁暮景迈群光绝,安得长绳系白日。”南朝.陈.沈炯《幽庭赋》:“那得长绳系白日,年年月月俱如春。”唐.白居易《浩歌

  • 割肉

    《汉书.东方朔传》:“伏日,诏赐从官肉,大官丞日晏不来,朔独拔剑割肉,谓其同官曰:‘伏日当早归,请受赐。’即怀肉去。大官奏之,朔入,上曰:‘昨赐肉,不待诏,以剑割肉而去之,何也?’朔免冠谢。上曰:‘先

  • 瓢饮

    源见“箪瓢陋巷”。原谓以瓢勺饮水。后用以形容生活简朴。《后汉书.章帝纪》:“动务省约,但患不能脱粟瓢饮耳。”【词语瓢饮】   汉语大词典:瓢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