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失之东隅,收之桑榆

失之东隅,收之桑榆

东隅,东方。日出东方,故以东隅指早晨。桑榆,树名。日落于西方,余光尚留于树上,故以此指傍晚。全句指经过努力,形势会迅速扭转。早晨失去,不到晚间就重新收回。冯异(?-34年),字公孙,颖川父城(今河南平顶山)人,光武帝大将。建武三年(27年),以征西大将军与邓禹、邓弘等共击赤眉,因彼此计划不协调而遭挫折,死伤者3000余人。不久,冯异又集合数万军队与赤眉会战,同时,又令敢死之士伪作赤眉军,伏于道侧,终于大败赤眉军,先后降其部众近20万。光武帝闻知大捷,特地发信慰劳他说:“消灭了赤眉,所有将士十分劳苦,开始虽然打了败仗,现在终于大获全胜,扬眉吐气,可以说得上早晨有所损失,晚上即将形势扭转,马上我就要论功行赏,用以酬劳你们建立的功勋。”

【出典】:

后汉书》卷17第646页《冯异传》:“(帝)玺书劳异曰:‘赤眉破平、士吏劳苦,始虽垂翅回谿,终能奋翼渑池,可谓失之东隅,收之桑榆,方论功赏,以答大勋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王勃《滕王阁序》“北海虽赊,扶摇可接;东隅已失,桑榆非晚。孟尝高洁,空怀报国之心,阮藉猖狂,岂效穷途之哭。”


并列 东隅,指日出处;桑榆,指日落处。比喻开始有损失,后来取得了胜利;或在这边失败了,在那边却得了收获。语出《后汉书·冯异传》载刘秀《劳冯异诏》:“始虽垂翅回溪,终能奋翼渑池。可谓失之东隅,收之桑榆。”姚雪垠《李自成》卷3:“剿,今后如何用兵,必须立即妥善筹划,以期~。”※隅,不读作ǒu。△多用于描写得失兼而有之的人或事。→堤内损失堤外补。也单作“失之东隅”、“收之桑榆”。


【词语失之东隅,收之桑榆】  成语:失之东隅,收之桑榆汉语词典:失之东隅,收之桑榆

猜你喜欢

  • 香山还带

    同“裴公还带”。《醒世恒言.施润泽滩阙遇友》:“纵理纹生相可怜,香山还带竟安然。”

  • 荆钗布袄

    同“荆钗布裙”。元 汪元亨《沉醉东风.归田》曲:“妻从俭荆钗布袄,子甘贫陋巷箪瓢。”见“荆钗布裙”。元·汪元亨《朝天子·归田》曲:“妻从俭~,子甘贫陋巷箪瓢。”【词语荆钗布袄】  成语:荆钗布袄

  • 欲速不达

    参见:欲速则不达见“欲速则不达”。余国振《生活第二乐章:漩涡》:“这无疑是~,纸上谈兵。”【词语欲速不达】  成语:欲速不达汉语大词典:欲速不达

  • 筑扑秦帝

    《史记.刺客列传.荆轲传》附“高渐离”:“秦并天下,立号为皇帝。于是秦逐太子丹、荆轲之客,皆亡。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傭保,匿作于宋子(地名)。久之,……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,更容貌而前。举座客皆惊,下与抗

  • 青女司令

    同“青女司霜”。清姚鼐《问张荷塘疾》诗:“今年青女慵司令,九日黄花未吐枝。”

  • 疏受辞荣

    源见“二疏还乡”。称誉人功遂身退,及时归隐。唐李绅《肥河维舟阻冻祗待敕命》诗之二:“淮阳效理空多病,疏受辞荣岂恋班。”

  • 担山赶日

    《西游记》第六十七回:“行者笑道:‘我……善会担山赶日头。’”“担山赶日”之说,明代早已传述,不过不仅限于“二郎神”之事。今四川灌县民间流传有“二郎担山赶太阳”之说。后因用为战胜自然的勇武行为的典故。

  • 临河欲鱼

    同“临河羡鱼”。《文子.上德》:“临河欲鱼,不若归而织网。”见“临河羡鱼”。《文子·上德》:“~,不若归而织网。”【词语临河欲鱼】  成语:临河欲鱼汉语大词典:临河欲鱼

  • 日不暇给

    《史记.封禅书》:“虽受命而功不至,至梁父矣而德不洽,洽矣而日有不暇给,是以即事用希。”后以“日不暇给”形容事务繁忙没有空闲。《汉书.礼乐志》:“汉兴,拨乱反正,日不暇给。”主谓 暇,空闲。给,足。没

  • 组练

    ①借指精锐的军队。宋辛弃疾《水调歌头·舟次扬州》词: “汉家组练十万,列舰耸层楼。” ②借指军士的武装军容。唐杜牧《东兵长句十韵》: “羽林东下雷霆怒,楚甲南来组练明。” ●《 左传·襄公三年》: 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