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

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

原意指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在于人心向背,后则以此强调内部团结对于事业成功有重要的意义。孟子说,得天时不如得地利,得地利又不如得人和。比如这里有座内城三里、外城七里的城邑,敌人包围攻打却无法取胜。敌人既来围攻,一定是择时日得天时的了,可是却无法取胜,可见天时不如地利。又比如这里有另一座城邑,它的城墙筑的并不是不高,护城壕挖得并非不深,士卒的兵器和盔甲也并非不锐利、坚固,粮草也并非不多,但当敌人一来进攻,守兵们便弃城而逃,这正说明地利又不及人和。所以,限制人民不必靠疆界,巩固国防不必凭山河险要,威服天下不必恃武力强大。得到正义,帮助他的人就多;失掉正义,帮助他的人便少。少助到了极点,连自己的亲戚也会背叛他。多助到了极点,整个天下的人都愿意顺从他。让天下都顺从他的人去攻打连他的亲戚都背叛他的人,所以,那些高举正义旗帜的人要么不去攻打,而一旦去攻打便立即会获得胜利。

【出典】:

孟子·公孙丑》下:“孟子曰:‘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。三里之城,七里之郭,环而攻之而不胜。夫环而攻之,必有得天时者矣;然而不胜者,是天时不如地利也。城非不高也,池非不深也,兵革非不坚利也,米粟非不多也;委而去之,是地利不如人和也。故曰:域民不以封疆之界,固国不以山溪之险,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。得道者多助,失道者寡助。寡助之至,亲戚畔之;多助之至,天下顺之。以天下之所顺,攻亲戚之所畔,故君子有不战,战必胜矣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宋·刘过《西江月》:“天时地利与人和,燕可伐欤?曰可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中山箧

    源见“箧中书”。泛指存放谤书的箱箧。宋欧阳修《上随州钱相公启》:“中山之箧虽盈,南海之车终辩。”

  • 密云无雨

    见“密云不雨”。杜甫《雷》:“大旱山岳焦,密云复无雨,南方瘴疠地,罹此农事苦。”

  • 桐叶之信

    源见“桐叶之封”。指帝王封拜的符信。《南史.宋武帝纪》:“叟诣帝曰:‘成王不负桐叶之信,公亦应不忘司马之言。’”【词语桐叶之信】  成语:桐叶之信汉语大词典:桐叶之信

  • 嘘枯吹生

    《后汉书.郑太传》:“孔公绪清谈高论,嘘枯吹生。”李贤注:“枯者嘘之使生,生者吹之使枯。言谈论有所抑扬也。”后因以“嘘枯吹生”形容能说会道,有辩才。宋陈亮《钱叔因墓碣铭》:“齿牙所至,嘘枯吹生,天下之

  • 棠棣

    《诗.小雅.常棣》:“常棣之花,鄂不韡韡。凡今之人,莫如兄弟。”高亨注:“常,借为棠。常棣,即棠梨树。”《汉书.杜邺传》引作“棠棣”。本为一首申述兄弟应该互相友爱的诗。后常用以指兄弟。三国 魏曹植《求

  • 媚灶

    《论语.八佾》:“王孙贾问曰:‘与其媚于奥,宁媚于灶,何谓也?’子曰:‘不然。获罪于天,无所祷也。’”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:“奥,内也,以喻近臣;灶以喻执政。”邢昺疏:“天以喻君,获犹得也。我道之行否由

  • 借馀光

    源见“馀光”。谓希求得到别人力所能及的帮助照顾。宋陆游《谢葛给事启》:“某偶阶末契,遂借馀光。”

  • 丹凤诏

    同“凤书”。唐戴叔伦《赠司空拾遗》诗:“望阙未承丹凤诏,开门空对楚人家。”【词语丹凤诏】   汉语大词典:丹凤诏

  • 乌轮

    源见“三足乌”。指日轮,太阳。宋苏轼《辨道歌》:“乌轮即晚蟾影斜,吾时俱睹超云霞。”元许谦《春城晚步》诗:“红楼鼓歇乌轮堕,浅水横舟弄渔火。”【词语乌轮】   汉语大词典:乌轮

  • 杀孝妇

    源见“东海孝妇”。谓枉杀无辜,好人蒙冤。唐白居易《效陶潜体诗》之十:“东海杀孝妇,天旱逾年月。”